巧妙调动群众力量建设新农村
(Baonghean)- 到2020年在山区县实现新农村县的目标,体现了义丹县委的努力、突破和高度决心。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效利用资源,注重调动群众力量,遵循“群众知、群众商、群众办、群众督查”的原则。
此时来到义隆(义丹),可以感受到党委和人民在公社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可为达到新农村标准时激动的气氛。从公社总部到各个村庄的村间道路似乎短了,因为宽敞的水泥路面彻底取代了过去的狭窄道路。135/CP计划村庄之一南山村庄负责人黎文川先生自豪地说:南山走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的前列。一个只有67户、232人的小村庄,已经捐献了4000多平方米各种土地、300棵树,每人捐献了100多万越南盾。南山人民贡献的人力和物力的成果,在老村庄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农村面貌。
![]() |
义隆乡农村交通道路建设。图片来源:hn |
离开南山,抵达南胜村,村长胡氏珠依然对村党委和村执委会领导带领群众创造的“奇迹”赞叹不已。历时五个月的“运动”结束后,该村发动群众修建乡村道路,建成了长1.8公里、宽7米的村内道路,并修建了一座标准的村文化馆。在“紧紧围绕群众,坚持说服动员”的口号下,珠女士和南胜村前委不仅成为完成义隆标准的带头单位之一,还提升了干部党员的威信。
义龙是全省第一个进入新农村建设的贫困山区公社(原义丹县135/CP计划下属公社)。要取得这一成就,除了县政府的密切指导和投入外,政治体系的共识、全民的团结和动员参与新农村建设也是决定性因素。公社党委已颁布关于建设新农村的专门决议,公社人民委员会已将其具体化,制定方案指导各村落实。在义龙,为了使这项运动普及有效,干部党员要率先行动起来,创造运动,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响应,积极为建设做出贡献。新农村建设实施近四年来,群众捐献土地、树木,扩建乡间、村间道路,修建42.7公里新路,整修田地,更新水渠、水坝、湖泊,投入生产机械化……新农村建设总投资超过1800亿越南盾,其中群众投入676亿越南盾,占36.5%。2015年初,义隆乡已完成19项新农村建设标准。2015年5月22日,义隆乡被省人民委员会评为达到新农村标准。原党委书记、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张廷统同志表示:“这一切都源于人民的力量。义隆的实际情况是,我们懂得继承和发扬过去各项活动和群众运动中的成功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我们始终坚持‘人人知、人人商、人人做、人人检查、人人贡献、人人享受’的原则。”
与义隆同时到达新农村建设终点线的义平乡,是在新分乡设立义丹镇的背景下实施标准,也面临不少困难。然而,在党委、人委会的坚强决心和全民重建崭新义平乡的共识下,义平乡在各街道、各村掀起了效仿运动。党委颁布了专门决议,制定了“立足本地、归地方所有”的行动方案,选定平盛村为样板村,复制借鉴经验。仅4年时间,义平乡就更新了18418公里农村交通水泥路,新建了人委会办公楼、多功能文化馆和乡卫生所;新建、改造、修缮6个村文化馆、7个教室……公社党委书记范海同志总结道:“要成功建设新农村,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相结合,落实好基层民主条例,动员外部资源,争取上级的投资,企业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激发人民的力量……”义丹县第一个达到新农村标准的公社的成功正在为实现力争将义平县建设成为该县典型的新农村公社的目标创造动力和重要前提。
显然,新农村建设计划实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功、动员全民的力量和资金。这不仅是省人民委员会新认定的两个合格乡的成功经验,而且义丹县其他乡也已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运用。义新乡是达到14项标准的乡之一,正在申报,争取在2016年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最终标准。来到新红村,我们听到了他们动员全民、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卓有成效的故事,这已成为其他村学习的榜样。新鸿村党支部书记阮文三同志带领我们沿着宽阔的道路前行,两个多月前,这条路大部分是农户的菜园地,他说:新鸿村是地处偏僻的村庄,党支部和群众明确决定,只有修建农村交通,才能缩短距离,迅速发展新鸿村,使之与中部村庄接轨。那么,干部党员要带头掀起运动。接着,他列举了新鸿村的实际情况,有干部党员带头,如:党员阮氏芳自觉拆除75米篱笆,捐献100多平方米土地,老战士胡伯静拆除近50米篱笆,捐献近100平方米土地……
可以说,义丹县力争在2020年建成新农村的目标明确体现了高度的政治决心、坚定的决心和全面的突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制定路线图,制定每年的相应措施,特别是推动和有效利用内部资源。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义丹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阮鸿俊同志表示:“县将研究每个公社的具体计划,同时动员资源,注重合理动员内部资源和人民的力量。同时,加强宣传动员工作,为本县新农村建设营造广泛运动和竞争氛围。
红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