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珍贵的民间药物

September 9, 2015 20:21

紫苏既是香料,又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紫苏分为叶缘平整、色泽淡紫、香气淡的紫苏和叶缘卷曲、色泽深紫、香气浓的紫苏两种。

 Cây tía tô.
梅丽莎。

紫苏既是香料,也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紫苏有两种类型:平叶紫苏,淡紫色,香味淡;卷叶紫苏,深紫色,香味浓郁。卷叶紫苏价值更高。避免将其与篱笆植物(野生紫苏,Nham 植物)混淆,后者外观与平叶紫苏完全相同,但没有紫苏的香味。

叶:传统药名苏蝶。采摘带茎老叶两次,间隔一个月,阴干或略微干燥以保留其色泽和香味。该药味辛、香、温、无毒,具有散寒、行气、和中之功效,用于以下病症:

缓解感冒、不适、疲劳:紫苏叶、越南香膏、甘草、菊花或柴胡各3克,金银花4克,白术2克,生姜3片。用4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每日两次。也可作为菜肴,民间有代餐的民间疗法,即用紫苏洋葱粥来解暑。

治感冒咳嗽:紫苏叶、威灵仙叶、韭菜叶各12克;虎耳草、生姜各8克。煮沸后趁热饮用。

治发热流涕,四肢酸痛:紫苏、风油精、竹叶、菊花、薄荷、生地各20克;菊花、威灵仙各5克。上药共研细粉,过筛成细粉,每日2-3次,每次4-6克。

治感冒、头痛、宿醉:“香豆”感冒丸每丸含紫苏叶0.263g、香附0.187g、白芷0.15g、陈皮0.075g、甘草0.075g。成人每日服用2-3次,每次3丸(药店有售)。

治胃痛、痢疾、泄泻:紫苏20克,马齿苋20克,大戟16克,甘草、积雪草、虎耳草各12克。每日2-3次,每次10-12克,入散剂或入丸。病情急者,可煮服。

外用:将紫苏叶与50克柠檬叶、柠檬叶、芋头叶和胡椒叶混合,捣碎,用一片新鲜香蕉叶包裹,扎多个孔,稍微加热,清洗伤口,煮沸柠檬皮内的丝膜后敷于伤口上,可治疗长期不愈的疖子。每天一次,连续几天。

枝条:药名:Tô ngạnh。第二次摘叶后,将整株植物连根拔起,去根备用,切成5-10厘米长的段,在阳光下或烤箱中晾干(只取主茎,不要取小枝)。

治先兆流产:苏枝8克,火麻仁8克,艾蒿、甘草各4克,煎服。若出血,加血竭10克,或苏枝、续断、艾蒿各12克,火麻仁、熟地、山药各20克,桂皮8克,白蔹6克,煎服,每日2次。

治出血,先兆流产:苏枝10克,血竭10克,槟榔花10克,炭发一把,炙至金黄色,煎服,每日一剂。

治乳房肿胀:苏枝、刺根各12克,艾蒿、旱莲草、焦柏叶各30克。水煎至浓,即饮。

治神经衰弱:紫苏枝8克,钩藤、决明子、甘草各12克,菊花、香附、远志、郁金各8克,煎服。

治闭经:紫苏枝8克,丹参、牛膝各12克,川芎10克,肉桂、当归、郁金、白术各8克,煎水日间饮。

外用紫苏枝、柏根、松皮、蝉蜕各20~30克,煮水洗浴,治全身浮肿。

果实:药用名称为苏子。从预定采摘的树上采摘果实。不要采摘叶子,或者第一次只采摘几片叶子。在阳光下或用烘干机烘干。

紫苏子单独使用,每次6-12克,煮熟后服用,可治疗咳嗽、呕吐、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在以下情况下,可与其他草药合用:

治咳嗽痰多,老年久咳气喘:紫苏子、芥子各10克,研末,与酸苹果叶、菟丝子煎汤,每日服。

治咳嗽气喘,胸闷气短:紫苏子、炙半夏各10克,当归8克,甘草、肉桂各6克,白术、厚朴、紫苏叶各4克,生姜2片,大枣1枚。水煎服,每日1剂。

或紫苏子10克,白芥子、威灵仙各8克,捣烂,加冰糖蒸甜,趁热饮。

治荨麻疹:紫苏子12克;虎杖、问荆、薏苡仁各16克;防风、丹参各12克;白芷、肉桂各8克;生姜6克。煎水日服。

治小儿肺炎:紫苏子8克,鱼腥草、石膏各20克,金银花16克,竹叶12克,黄连、桑白皮各8克,煎服,每日1剂。

治妊娠水肿(气滞型):苏子、香附、陈皮、威灵仙各8克,甘草4克,生姜2克,水煎服。

根:药名Tô căn。切片,晒干或烘干,内服。紫苏根、大麻根、木瓜根、烟草根各20-30克。煎水饮用,可治痢疾、腹泻。

外用:将紫苏根、香茅叶、芋头芽和荜茇叶捣烂,用纱布包好,加热后敷于患处,可治疗血肿、肿胀和疼痛。每日2-3次。

据《健康与生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