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居住文化屋:滋养人民精神生活
(Baonghean) - 居民文化馆是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和举办有意义的文化活动的场所。近年来,文化馆的建设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
雄福乡(Hung Nguyen)有9个村。自1993年以来,公社拨出预算,投资为65平方米及以上的村子修建坚固的文化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长,人民对文化享受的需求增加,旧的文化屋已不能满足要求。为了动员人们修建新的文化屋,3村制定了计划,估算了具体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呼吁人们捐款。在实施过程中,该村直接派人监督和施工。经过三个多月的施工,村庄文化屋项目竣工,配备了齐全的文化设施,如扬声器、收音机、节日装饰、桌椅、宣传画、公告栏等,成为全村人民的聚集地。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也更加活跃。
![]() |
在玉山公社(Thanh Chuong)举办义安民歌活动。 |
到目前为止,兴福省已督促9个村中的6个村新建文化馆,平均每栋投资4-6亿越南盾,其中利用社会化资金和群众捐款,县、乡的支持(每栋6000万越南盾)。文化馆建成运行后,部分满足了群众的社区生活需要,吸引更多群众参加体育、娱乐等活动……兴福乡文化干事阮文雄说:“自文化馆投入运行以来,各村的社区生活更加便捷。群众有了聚会、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国家法律的场所。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在节假日、过年、节日玩耍、娱乐的场所,也是重大节日组织竞赛、宣传的场所,为维护地区政治安全、社会秩序和安全作出贡献。”
为发挥文化馆的效用,玉山乡(Thanh Chuong)出台政策,在旧集体房基础上重建文化馆和社区活动场所。福舍集体房(位于 Lam Hong 村)可追溯到 7 世纪初,是祭祀 Mai Hac De 国王的地方,也是村民在节日聚会的地方。集体房是木制的,三间两面,周围是红土,但在两次抗击法国和美国的战争之后,福舍集体房遭到严重损坏。面对这一现实,2012 年初,玉山乡人民委员会成立了动员委员会,号召孩子们为翻修福舍集体房捐款。集体房修复工作开始时,大家都很热情,捐款从几十万到几十万越南盾不等,最多的一个人捐了近 7 亿越南盾。如今,集体农舍已竣工,总投资超过10亿越南盾,这其中还凝聚了村里人和工人数千天的公共劳动。福舍集体农舍维护委员会主任范维正先生表示:“集体农舍自修复以来,就成了林洪村的共同家园。合作社、协会和组织一直选择集体农舍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每年农历初一和十五,远离家乡的村民和孩子们仍然会回到集体农舍烧香祈福、祈求平安。”
玉山公社(位于玉山乡4村)建于嗣德王时期,供奉村里的守护神,并作为村里居民进行集体活动的场所。公社为五间木结构房屋,上层公社雕刻精美,下层公社为两面三间,有一排人无法拥抱的细长柱子,屋顶覆盖着阴阳瓦。公社大门有两根雄伟的柱子,顶部有一座狮子雕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公社已遭到破坏,面目全非。应当地居民的愿望,他们希望将公社恢复为村里进行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既是祈求平安和祝福的场所,也是村民们聚会的场所。 2012年,玉山公社动员委员会成立,号召孩子们捐款修缮公社,筹集了近20亿越南盾。截至2013年1月26日,玉山公社已在旧址上修复重建。自寺庙修复以来,村党支部、各组织以及民歌俱乐部等社区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范伯阳先生(83岁)负责管理村舍,他补充道:“村舍的主要活动通常与节假日和春节相吻合,为远近玉山的后裔以及来自各地的游客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来村里游玩。我也很高兴村舍历经风雨,至今仍保存完好,并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其作用。因此,它不仅传承了民族的传统美,也帮助子孙后代树立了维护和传承传统价值观的意识。”
清章县文化厅厅长阮泰安先生表示:“目前,全县504个村中有205个村拥有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标准的文化屋。大多数文化屋建成后,成效显著,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也鼓励各乡、村在修复老旧村社的基础上,新建文化屋。因为实际上,这不仅能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还能体现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与乡村文化相得益彰。”
在归合县,虽然目前287个乡中有263个乡都有文化馆,但最有成效的还是传统吊脚楼风格的文化馆。北山乡蔚村文化馆曾获文化信息部5亿多越南盾的资助,是按照泰族设计建造的吊脚楼,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投入使用后,文化馆卓有成效,真正成为村民开展集体活动的场所,为保护、利用和弘扬民族传统价值观、建设文化生活方式做出了贡献,使蔚村成为第一个成功建成纯泰式乡村的村庄……归合县文化信息局局长杜玉俊表示:该县指导和鼓励少数民族聚居的乡建设吊脚楼风格的文化馆。得益于此,除了8个乡建设了文化馆、传统民居和吊脚楼式公共图书馆外,许多其他村庄也纷纷效仿。10年内支持全县文化、体育和信息设施建设的总投资额为:933亿越南盾(超过项目计划813亿越南盾的14%),其中:中央预算投资额为89.8亿越南盾,省预算投资额为56.92亿越南盾,县预算投资额为91.52亿越南盾,乡预算投资额为91.16亿越南盾,民众捐款和社会化资金来源为211.50亿越南盾。其余资金来自各项计划、项目以及中央和省的支持。
乡村文化馆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社会力量。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全省共筹集近2000亿越南盾用于文化馆和基层文化机构建设,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民众捐款和其他资源。此外,许多县市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机制和政策,并创造性地采取了许多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民众和资金来源的积极性。
例如,南丹县对每座村级文化馆提供5000万至1亿越南盾的扶持,对每座村级文化馆提供1000万越南盾的扶持。安山县和兴原县对每座村级文化馆提供4000万越南盾的扶持,并为每个文化村提供10吨水泥用于建设文化馆。门炉镇对每个村、坊提供30%的扶持,用于建设文化机构。对于尚未建设文化馆或省级体育场的特别困难村、坊,也提供3000万越南盾/村、坊的扶持……得益于这些努力,到目前为止,拥有文化机构和乡村体育场的村、坊、街道已达5887个,占90%。符合文化体育旅游部标准的村、坊、街道已达4887个,占71%。许多文化馆投资规模较大,有使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
文化体育旅游厅副厅长黄氏琼英女士表示:“尽管义安省自身面临诸多困难,但这是一个积极的成果,体现了全民和地方政府在基层文化机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里确实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在基层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这里还组织开展地方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宣传,为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为建设新农村作出了贡献,并有效落实了“全民团结起来,建设居民区文化生活”运动。
文章和照片:玉英-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