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将酒后驾驶定为犯罪

October 5, 2015 18:16

据专家介绍,酒后驾车可视为犯罪,因为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可能会撞死人。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万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2014年与酒精和啤酒有关的交通事故占比为36.5%,其中男性占比为35.7%。

很多人认为,虽然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如此常见,但对违法行为的侦查和酒精含量的处理却十分有限,处理不严格也是近年来交通事故不减的原因。因此,对酒驾引发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必须严厉处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将酒后驾驶定为犯罪

Bross and Associates律师事务所的法学硕士Nguyen Duc Hung也认为,处罚力度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这只是近年来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将交通违法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是必要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这样做,越南《刑法》也对与交通违法行为相关的犯罪类型作出了一些规定(《刑法》第202、204和205条)。然而,将哪些行为定为刑事犯罪,以及处罚类型和程度,需要当局非常仔细、彻底和全面地研究、考虑和评估。

Cảnh sát giao thông kiểm tra nồng độ cồn của lái xe (Ảnh minh họa TTXVN)
交警检查驾驶员酒精浓度(图:越通社)

“我认为,应将当今造成交通事故的常见违法行为定为刑事犯罪,例如:醉酒驾驶或使用其他兴奋剂驾驶、超速行驶且速度特别危险等。为避免刑事处理被滥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刑事处理应仅用于累犯案件,制裁(惩罚)主要以教育和震慑作用为主,例如:警告、罚款、非监禁改造、没收车辆、有期徒刑,仅用于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阮德雄建议。

河内法律大学教授Thai Vinh Thang援引世界各国法律中关于该法的规定表示,法国将刑事犯罪分为三种:谋杀、普通犯罪和轻微犯罪。在欧洲,刑事犯罪也有三种类型:闯红灯未造成事故、无证驾驶未造成事故以及醉酒驾驶,这些都会受到刑事追究。这并不简单,违法的司机不仅会在路上被罚款并被警察开罚单,而且还必须上法庭处理这些问题。在法庭上,他们主要判处罚款并对违法者处以最多7天的拘留,但重要的是,人们将其视为犯罪,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越南每年约有1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数字非常高,原因之一是处理不严格。有些交通事故中,汽车停在红灯前,但集装箱却撞上了汽车。这种情况表明,越南人的生命安全非常低。因此,一些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应该被定罪,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泰永胜教授说道。

阮登勇博士认为,酒驾也可能构成犯罪,因为危险是可以预见的。“目前,酒驾不被视为犯罪,只受到行政处罚,这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我认为,酒驾的人应该被视为罪犯,因为后果显而易见,他们可能会撞人、撞死人。”

当执法者态度消极时,严格的法律也是无用的。

德宝律师事务所的郑国龙律师表示,交通违法行为或维护交通设施的责任,只要符合1999年《刑法典》第202条至第220条规定的所有犯罪构成要件,即构成犯罪。该法典已将范围扩大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所有领域……“这类犯罪的处罚并不轻,从罚款到20年监禁不等。因此,交通事故的增多并非因为处罚不严厉。”

谢国龙律师表示,问题在于考虑交通参与者自身以及对社区的责任,还是交通工程管理者的责任。责任要求每个人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交通相关义务。同时,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真正廉洁,不能为了些许利益而忽视交通参与者的错误,从而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维护交通工程质量,避免违规车辆的破坏。

法学硕士阮德雄也认为,提高罚款额度并非最佳方案,但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大家普遍的心态是,谁也不想违法,更不想受到处罚,无论处罚重或轻、轻或重,但很多人仍然违法。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人们的文化、习惯和交通意识,交通基础设施的有限性和薄弱性,或者为了经济利益而超载、超过规定人数……

阮德雄强调:“尽管公务员队伍存在纵容和纵容违法行为的负面作用,但许多人认为,一旦违法,只需贿赂有关部门或寻求亲友的帮助,即可避免受到处罚。这需要我们采取多种多样、同步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仍然是教育措施,提高人们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确保公务员的‘廉洁’和遵纪守法。”

据越南之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