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起源于哪里

June 30, 2006 10:05

许多家庭因为不重视家庭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可能是父亲的……

许多家庭因为不重视家庭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可能是父亲或母亲性格堕落,被金钱、自私、嫉妒、小气的生活方式所左右……导致家庭生活无法顺利、舒适,缺乏人文关怀和行为文化,“屋漏偏逢连夜雨”,养育出的孩子会被宠坏,至少会变得自卑、自卑,难以融入社会生活,没有自觉性,或者缺乏自我意识。由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人道的行为便应运而生。即使在青少年时期,出生在不幸家庭的孩子也会在各个方面犯下违法行为,例如偷窃、打架、滋事、抢劫、敲诈勒索,甚至杀人。至于那些成年的孩子,他们更容易陷入堕落的生活方式,无视纪律和国家法律,破坏民族悠久传统和习俗的传统价值观。近年来的案例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被宠坏的孩子大多都有家庭根源,缺乏关爱、培养、教育,父母抛弃、不负责任……这些孩子的“免疫力”很差,很容易就感染上社会不良环境中的坏习惯……

相反,在真正成为“温暖家”的家庭里,懂得和睦相处、分享、爱护、互助、信任,必定会孕育出孝顺、温柔、善良的孩子。在那里,没有竞争、攀比、傲慢、自负,只有包容的陪伴,有“姐姐跌倒,妹妹扶起”的陪伴,有对长辈和晚辈的尊重。家庭的温暖,会造就出在宽容、爱和慷慨中成长的孩子。许多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都曾坦言: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和完善良好人格最重要的,就是自身温暖的生活,懂得彼此关爱和尊重。家庭幸福是孩子人格和道德发展的良好基础。爱与善良,也必然伴随着严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教育和培养的场所。只有家庭健康,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因此,维护家庭、传承家风,有助于儿童养成和发展良好的行为和人格。各级、各部门、各群众团体,特别是妇联、人口、家庭和儿童委员会,应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和社会每个成员对建设文明家庭、懂法、讲卫生、健康生活的认识。携手共建家庭,保护成员免受社会弊病的侵袭,使家庭成为风雨过后的避风港,永远保持人们良好的行为和人格,这应该是每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崇高目标。


Van Anh;照片:Duc Quang -巴拿马国家航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