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和年轻人,双向支持

November 24, 2006 09:03

从婴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直至老年期,最幸福、最幸运的莫过于还有父母、祖父母可以尊敬和照顾。关心身体健康、创造享受精神文化的条件、分享信息……才是让老年人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的关键。

从婴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直至老年期,最幸福、最幸运的莫过于还有父母、祖父母可以尊敬和照顾。关心身体健康、创造享受精神文化的条件、分享信息……才是让老年人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的关键。


珠清乡蔡村的老年人参加妇女联合会活动。
我省老年人口众多,有32万余人,占全省人口的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65-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居多(占老年人口的近65%),身体健康,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仍在参加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但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仍然较多,特别是政策性家庭老年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孤寡、无儿无孙的老年人、山区、边远地区贫困家庭老年人等,他们就医、享受文化服务等方面存在困难。


《老年人条例》实施五年来,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养老意识和责任发生了积极变化,许多务实具体的内容对改善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消除饥饿、减少贫困、拆除破败的茅草房等运动都优先照顾到这一群体。许多90岁以上、重度残疾、孤独无依、无人依靠的老人在社区定期领取补助(每人每月6.5万),并免费办理了医疗保险卡。许多爱心活动,如病危探望、检查送药、初春庆寿、逝世办丧事等,都由基层老年协会、地方政府和社区精心组织实施。


“少年靠父,老靠子”,年纪越大,越喜欢与儿孙同住。由此可见,家庭在履行赡养老人义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许多典型,特别是三代人、四代人共同生活的典型,得到了地方的认可和表彰……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154738户老年家庭获得“文化型家庭”称号(占老年家庭总数的76%,占全省家庭总数的25%),近7万户老年家庭获得“学习型家庭”称号。


今年11月,我省首次举行敬老助老先进家庭表彰大会,这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活动,19个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家庭,代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在组织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方面做出了许多突出成绩。


此次被扶持的19户家庭情况各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例如北城县安城乡80岁退休干部吴士塔一家,以及东山乡杜良县70多岁的吴景荣一家和黄氏如一家,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捐了3000万越南盾,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然而,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仍然面临着诸多负担,例如子女昂贵的教育费用、辛苦的农活……但他们都尽力安排好照顾祖父母和父母的工作。像阮氏智女士(清忠乡清汝乡)、陈氏兰女士(南丹乡)、吕氏丽女士(昆强乡池溪乡莲亭村)、潘氏景女士(安山乡龙山乡)……这些有责任心、耐心、吃苦耐劳的儿媳妇和孙媳妇,担负起发展家庭经济、照顾祖父母、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建立幸福家庭的榜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会议还赞扬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其中第二代也已年迈,但总是树立良好的榜样,照顾自己,努力发展经济,丰富家庭,照顾和赡养年迈的父母,如祥阳省良明乡克木族 Moong Van Cang 先生一家,以及义禄县义田乡潘功长先生、已故高伯萨先生和已故高氏孟女士(演州省演清乡)一家......在这些家庭中,祖父母和父母爱护他们的子孙,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子孙后代对祖父母的尊敬、支持和照顾体现在很多方面:照顾他们的饮食、睡眠、体检,创造条件让他们与同龄人交往、生活,从书籍、报刊、视听媒体获取信息,观光、旅游……这也是这次研讨会上家庭们提出来让我们学习和运用的经验。


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