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南方解放日(4月30日)和国际劳动节(5月1日):彻底胜利日前的感人话语
1975年4月30日,当举国上下、彩旗飘扬、鲜花盛开,欢庆民族解放南方、统一国家的伟大胜利时,我的小儿子哭着出生了。
1975年4月30日,当举国上下、彩旗飘扬、鲜花盛开,欢庆民族解放南方、统一国家的伟大胜利时,我的小儿子哭着出生了。我孩子的哭声,似乎比他的兄弟姐妹们更响亮、更响亮。因为他的生命,与国家新的历史紧紧相连。他会随着民族和国家的进步而成长、成熟。
我和丈夫给儿子取名为“全胜”(Le Toan Thang)。全胜可以在祖国蔚蓝的天空下享用母乳,不再有飞机的轰鸣和炸弹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他可以躺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土地的柔软摇篮里,不再被困在棚屋或潮湿发霉的地下室里。长大后,他不再需要吃拌木薯、红薯的米饭,有时甚至只吃玉米和面条。他上学时不用再戴草帽,也不用再坐在铺着防弹土边的茅草屋里,桌椅简陋。冬天因为潮湿而寒冷,夏天则像坐在火炉里一样炎热。每天晚上,他不再需要躲在竹筒里躲避美国飞机的窥视,在豆灯的灯光下学习……他将对那段充满牺牲和苦难的年代的战争、炸弹、死亡、饥饿和贫困一无所知。他可以坐在刮风的高中里,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和做作业。他可以在绿油油的田野上自由地放飞童年的风筝,在宁静的夏日午后唱着清新的歌。或许,他只是通过课堂、书籍和电影,才了解到那场英勇而牺牲的战争。即使在家庭中,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如何生活和战斗的,他也一无所知!
如今,他是一位农业工程师,懂得如何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每公顷稻米产量达到5到7吨。但他初中和高中时期非常挑剔,什么都要求。我和妻子非常担心儿子会被宠坏。他只知道贪财,却不懂得珍惜金钱,不懂得珍惜父母的汗水和心血。除了给学校捐款,他还以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他所有的钱都跟着朋友去商店花光了。学校组织实地考察的时候,他经常因为口袋里钱太少而不去。他要求多给点钱,但父母没有。我让他尽量和朋友们一起去的时候,他会抱怨说朋友们很有钱,总是帮他付钱,如果他不付钱,就会丢脸,被人瞧不起。有时他甚至会去卡拉OK唱到晚上11点到12点。然后他喝酒、抽烟、拥抱着喝咖啡……他总是换衣服。他把父母比作什么,要求什么,简直到了痛苦的地步。很多时候,我怕他被宠坏,就打他、骂他。打他让我心痛。还好,他还没有像他的一些朋友那样染上毒瘾,典当卖车,偷父母的钱,然后离家出走。
高兴的时候,我坐在他旁边,跟他聊了很多家里的情况,告诉他,我的祖父是一位老革命,在宜静苏维埃时期(1930-1931年)参加过示威游行。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参加过奠边府战役,后来又南下到广治城战场作战。炮弹飞得很高,寸草不生。幸运的是,炮弹没有被击中,我的父亲只是臀部受了伤,肋骨断了几根。刮风的时候,我看到父亲还在痛苦地扭动着,瘫痪了好几天。我的母亲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她平整道路,填补敌人炮弹和子弹留下的弹坑;还挖掘出在同禄丁字路口牺牲的10名女孩的遗体。我和弟弟妹妹也曾忍饥挨饿,衣不蔽体,上学时连一张作文都没有。如今,他们都大学毕业了,成了公务员,成了党员,工作勤奋,深受领导和朋友们的爱戴。爸爸妈妈,你们和弟弟妹妹们度过了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如今,你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有父母的照顾,有哥哥姐姐的帮助,学习成绩优异,生活一丝不苟。我们家,往上看,谁也不如谁;往下看,谁比谁更穷。好好学习吧,别比朋友逊色,好好传承家风。你们最特别、最光荣的,是出生在祖国伟大的胜利纪念日。爸爸妈妈给你们取名为全胜。你们一定明白这个名字的含义,也一定对得起这个名字吧!谈心的时候,他静静地坐着,若有所思,光洁的额头上浮现出几道道思绪。从那以后,我看到他越来越节俭,花钱越来越少,学习也更加努力了。然而,不良朋友的诱惑和社会的影响依然很大,他一直戒不掉喝酒抽烟的习惯。很多个晚上,我回到家,嘴里还残留着酒气和香烟味。我很生气,很想训斥儿子。但想想,教育儿子也不能操之过急。再说,他也不是个坏孩子,学习也很刻苦,成绩还不错。回家后,他知道帮爸爸挖土,照顾菜园和果树。他的哥哥姐姐们也经常指点他,帮他整理书本和衣服。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他们真的为他树立了好榜样。他的思想逐渐转变,逐渐远离了不良习惯和那些玩耍的朋友,专心学习。
我想,我的孩子们和许多其他年轻人一样,就像需要精心呵护的嫩枝。他们必须理解祖国、国家以及先辈们的英雄传统。因为传统是一代代人成就伟业的基石。4月30日是全民族用鲜血和骨头铸就辉煌的建国纪念日,在民族历史上铸就了一座光辉的丰碑。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美好而英勇的传统,是每个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而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青年团。因为青年团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青年和他们这一代人。他们教育年轻一代拥有尊严和灵魂,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人生的目标不是幸福,而是尊严”,“心灵富足的人是最美丽的人”。年轻一代如何才能对得起他们的父辈和兄弟,让国家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公正、民主和文明?
孩子,4月30日,我向家长们传达我的肺腑之言!
记者 Minh Nho(根据 Le Van Dai 上校的故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