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命运
![]() |
街区领导 Mai Van Binh 和 Nguyen Anh Chinh 先生正在反思 |
现实...
以民族英雄李常杰命名的道路长约1.5公里,从黎利坊出发,穿过兴平中小学,然后延伸到赫克曼街。这是一条由市政府管理的道路,道路规划宽度为24米,需要搬迁100多户居民。事实上,李常杰街正在被分成许多部分,虽然没有按照规划实施,但有些路段已经铺设了相对坚固的混凝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尤其是连接阮文居街和赫克曼街的500多米长的道路,非常破旧,严重影响了这里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兴福坊15号街坊长梅文平先生表示:“沿此路段,14-15号街坊和安平街居民的出行和生活非常困难。每天,数百名成年人和学生必须在这条颠簸、泥泞、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往返。特别是一些位于清理区的家庭,无力投资升级改造房屋,无法稳定生活。” 该坊选民在与选民见面时,曾多次向各级人民议会代表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意见,但至今仍未有任何进展。原雄平坊党委常委、家住雄福坊15号街的阮英政先生(72岁)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愤慨地说道:“我们家是在这个地区居住时间最长的家庭之一(从1984年至今)。我们家在这里出行非常困难。我不明白,为什么当局一边努力把荣市建设成一级市区,一边却让荣市的道路如此泥泞、崎岖。”
家住这条路的吴氏珠(义安制药公司员工)女士说:她家从1987年就住在这里了。以前,兴平坊和这条路沿线的街区都修建了碎石路,方便出行。但现在雨季,孩子们上学要背着,水已经没过自行车轮子的一半了。由于泥泞不堪,人们争相把泥土、石头、杂物搬到路上来填坑,每家都要倒掉一部分,使得路面越来越颠簸。更危险的是,每到雨季,排水沟里的水和垃圾都会涌进家里,造成污染。这条路两边的居民都苦不堪言,而那些需要清理的居民家更是苦不堪言。需要清理的居民家陈氏珠女士说:她家的房子建得很旧,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由于人口众多,房屋破旧不堪,空间狭小,我们很想投资翻新,但根本无法实现,连附属建筑都修缮不了。所有生物都“在田野里”,等着被迁移到别处……
...解决方案是什么?
在与城市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阮辉明交谈时得知,2006年,城市项目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调查并制定了为省人民委员会修建道路的项目,但尚未获得实施批准。要按计划修建这条道路,必须拆除100多户家庭。补偿和场地清理资金非常大。此外,为这些家庭找到安置区并不容易。根据初步计算(包括补偿和道路建设),需要大约500-600亿越南盾。2007年,城市项目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制定了一份提案,提请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修建李常杰街从阮文居街到赫克曼街的单独路段的项目。该路段长511米,一旦开通,将影响4栋多层住宅、6栋三层住宅、15栋四层住宅以及16个售货亭。初步估算,如果按照新规定进行补偿,将花费超过400亿越南盾。
明先生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拆迁户的场地清理和安置用地补偿。但这并非无法解决的问题。道路两旁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迫切希望当局能立即解决沥青路的问题,哪怕路面宽度只有规划宽度的一半。据悉,荣市的发展规划中,有一个升级改造沥青路的项目。然而,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呢?
照片:街区负责人 Mai Van Binh 和 Nguyen Anh Chinh 先生正在报告这一事件。
文章及照片:Ho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