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阮文定心目中的胡伯伯

January 10, 2010 08:27

《缅怀胡伯伯》(2000 年出版)是

《缅怀胡伯伯》(2000 年出版)是这是老诗人阮文定(1932年生,广平省光泽人)为纪念胡志明主席而写的诗集。这本诗集包含110首绝句,印刷精美,共120多页。虽然我读过许多关于胡伯伯的好诗和诗集,但我仍然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读了《缅怀胡伯伯》,我很感动。

阮文定的诗作从多个角度刻画了胡志明的形象,将他对胡伯伯的感悟、思考和感受带给读者。他的表达方式是通过与胡伯伯生平相关的每一个小事件或记忆,来肯定或引发读者思考。他用简洁而动听的四句诗,让我们回忆起胡伯伯出生、成长的地方,胡伯伯访问、工作和安息的地方;唤起巴黎寒夜里一块粉色砖块的回忆;一把棕榈扇、一本书、一张照片、一个声音、一行字、一朵花……哪里有胡伯伯的温暖,哪里就有他诗意的情感。以下是他探访胡伯伯故乡郎森的感受:

提起竹门即可关闭

望着屋顶,我感到很怀念。

每次我去胡伯伯的家乡

走出去,再回来

(访问胡伯伯的家乡 - 1957年)

凡来过这里的人,一定难以忘记胡伯伯出生地——胡伯伯家那简朴却无比熟悉的房屋!“走出去,又回来”的萦绕心头,饱含着子孙对胡伯伯的深厚情怀。

胡伯伯的一生,就是为国为民,为人民奉献一生。特别是对广平来说,胡伯伯访问同海的那一天,在每个国民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广平接收鲜花

不适合我,叔叔一分为二

一半,给革命老兵

一半,给了刚刚拜访他的僧人。

(花束)

胡伯伯的姿态非常细腻,充满高尚的思想。诗人顺着这种思路,让“情感的波浪”自然地交织融合。一边是胡伯伯,另一边是他的子孙后代。诗集中的胡伯伯并非以完整的形象出现,而只是展现出一些典型、独特、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有时,他以一位身着棕色衣服的老农夫的形象出现在一片简朴的稻田里:

在村子中央,胡伯伯拉着水桶。

水面绽放温柔的微笑。

(见图)

生活中总有像仙女一样的时刻:

吊床在门廊下均匀摇晃

海浪也随着仙女醒来

风吹动银色的胡须

叔叔看着深夜的月亮照耀在门廊上

(仙女)

当阮文定讲述胡伯伯的个人生活时,我们深受感动:“胡伯伯和世上其他人一样——也渴望爱情,渴望伴侣”,但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幸福。阮文定诗中描绘的百合花,或许就是在宋东的小说《蓝莲花》中隐约可见的吴顺?

站在胡伯伯的花园中央,诗人意识到:

胡伯伯花园里的风信子散发着芬芳

门没有锁,让风带着香味飘进来。

胡伯伯深夜独自醒来。

花香伴你整夜。

通过诗歌,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在敌人包围中对革命的忠诚:

胡伯伯的银子藏在佛像里

让爱之火整天燃烧。

(胡伯伯的银币)

我们再次见到了那些对胡伯伯充满坚定和深厚爱意的榜样。他们是铸造胡伯伯雕像的工匠:“思念和爱意汇成深思——让千度烈火骤然燃起。”他们是在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中用自己的鲜血为胡伯伯画像的画家黎维勇:“五指颤抖着鲜血染红。”他们是居住在长山山脉、始终珍藏着胡伯伯赠予的丝绸布匹的百岁老人,铭记他的功绩;他们是拄着两根木拐杖一路走到郎森,在胡伯伯的灵前焚香发誓永远保持“残而不废”品质的残疾士兵;他们是如今已为人母的香江自卫队女孩,她像传奇一样给孙辈们讲述着胡伯伯的故事:

她以一位亲爱的祖母的身份为自己辩护。

儿童摇篮曲,旋律缓慢而稳定

她讲述了抗敌斗争的日子。

胡伯伯赞扬香江姑娘的故事。

(香江自卫队)

胡伯伯已成为越南人民美好的象征。万侨族人没有姓氏,却以“胡”作为自己的姓氏。边远边防的士兵们把郎森芙蓉花带到了茶罗站,这样他们每次看到花就会想起胡伯伯:

芙蓉村 Sen 至边境

查罗镇终年鲜花盛开,遍地红色。

(查罗的芙蓉花)

写好胡伯伯的诗不易,写出好诗更是难上加难。诗人必须拥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思想、纯真的情感、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达到这位天才领袖的创作境界。诗人阮文定深谙此道。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创作。

他的第一首关于胡伯伯的诗写于1957年,最近的一首则创作于2000年4月5日,恰逢重建历史名山胡志明小道的奠基仪式。这本诗集的成功,部分归功于他真诚的心胸、对胡伯伯的深切敬意,以及他善于选择触动人心的诗句来表达。他不辞辛劳,追寻胡伯伯的足迹,四处奔波,寻找那些留在每一个足迹中的美好诗意和诗句,汇集成一束美丽的诗花,献给他!


李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