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普马特国家公园的美好征兆

June 5, 2009 17:36

根据已发表的科学文献,我国长尾猕猴仅自然分布于岘港及周边地区。该种猴适宜的栖息地是红树林、岛屿森林或大陆半岛。在红树林中,它们主要栖息于大树的树冠层。在岛屿上,它们栖息于洞穴中,5-7只或更大,最多可达30-40只的群体生活,善于攀爬、游泳、潜水,白天觅食,主要食物是森林中的果实和嫩叶,以及鱼、虾、蟹、蜗牛、贻贝和昆虫等小动物。

根据已发表的科学文献,我国长尾猕猴仅自然分布于岘港及周边地区。该种猴适宜的栖息地是红树林、岛屿森林或大陆半岛。在红树林中,它们主要栖息于大树的树冠层。在岛屿上,它们栖息于洞穴中,5-7只或更大,最多可达30-40只的群体生活,善于攀爬、游泳、潜水,白天觅食,主要食物是森林中的果实和嫩叶,以及鱼、虾、蟹、蜗牛、贻贝和昆虫等小动物。

1998年,乂安省林业厅机动巡防队发现并截获了一辆载有长尾猕猴(26只,体重约200公斤)的车辆,这些猕猴从南部进入乂安省。由于当地条件并非该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围,且缺乏合适的栖息地,乂安省林业科技协会科学委员会讨论后决定,将它们在普玛国家公园的帕莱山进行实验性放生。


帕莱(Pha Lay)是一座岩石山的名字,泰语里是“华山”(Hoa Mountain),因为这里的巨石形态自然,风景秀丽,洞穴众多,森林植物种类丰富,果实累累。溪康(Khe Khang)旁边有一条相当大的溪流汇入江河(现已筑坝)。普玛国家公园(Pu Mat National Park)在这里建有森林保护站,具备开展监测和研究的条件。


2009年4月1日(时隔近11年),我们再次来到该站,了解了长尾猕猴的生存和发展情况。护林员说,在它们被放归时,它们与当地的猴子,比如红脸猕猴、金丝猴,发生了相当激烈的“争斗”,争夺领地。

然而,它们仍然存在并发展,可能形成3-4个大的群体,我们看到了不同世代的幼猴。在这里,它们白天栖息在树上,吃水果,中午时分会沿着溪流来到林缘,有时在溪岸觅食,有时在水下游泳。下午,它们聚集在上面岩石上休息,晚上则可能在洞穴中睡觉。当天上午1​​1点左右,我们在溪流对岸的灌木丛中观察到它们活动,数量庞大,已有好几代了。显然,长尾猴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条件,并在普马特国家公园发展壮大。


长尾猕猴是珍贵的经济动物,能够在野外繁衍生息。人们需要有计划地猎捕它们,以获取毛皮、食物和药材,同时也吸引着生态游客前来!


建筑师 Nguyen Dinh 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