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进展缓慢,障碍重重

March 10, 2011 10:44

尽管已获批准,多年来,该地区开展了多项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迹的项目。各省仍在“原地踏步”或缓慢实施。

其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过去批准的20个项目中,只有50%的项目真正实施,数量太少。其中,一些项目已经修缮多年,但至今仍未完工,例如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强寺保护修复项目、金莲遗址保护修复项目……

其他一些项目,例如张本遗址、泰寮广场和公墓……虽然已经开始动工,一些项目也进行了修缮,但进展比以前慢了。剩下的项目,例如阮氏明开纪念地、潘佩珠纪念地、黎王庙……虽然已经批准了好几年,但仍然无法实施……


张本遗址。图片来源:互联网

我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修复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资金不足。例如,泰国老挝广场及墓地项目,根据初步批准,项目总资金为3000亿越南盾,但目前仅获得60亿越南盾的拨款。孔庙遗址项目,总资金为250亿越南盾,但目前仅获得50亿越南盾的拨款。

尽管潘佩珠纪念馆项目已完成勘察文件,周边居民也同意了搬迁计划,但由于该项目仅获得30亿卢比(计划拨款50亿卢比),因此未能清理用于修缮的土地。同样与场地清理问题相关的是,许多项目现在处于“困境”,因为补偿地价不断上涨,而补偿预算却“停滞不前”。

类似的例子还有孔庙项目,之前由于民众要求高额补偿,祭祀场地被迁至新址。如今,由于多年缺乏建设资金,新地块的价格已涨至与原地块相当的水平。许多人质疑,如果项目继续搁置,地价还会涨到多高,以及何时才能最终解决。

依赖外省顾问也是项目延误的原因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省内几乎没有具备足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单位来承担文物修复项目。由于省内人力资源匮乏,义安省几乎所有的文物修复项目都必须聘请外省顾问公司。由于距离遥远,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与项目方合作的条件并不多,因此在推进工作方面受到限制。

文物修复的审批流程繁琐,还要受到《文化遗产法》、《建筑法》、《土地法》、《预算法》等诸多法律的制约……这也是许多顾问在评估文件时“犹豫不决”的一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洪山寺修复项目和梁山公社修复项目多年来都有修复计划,但至今文件仍未获批准的原因。

上述项目可能会被拖延多年,因为最近,为了避免高通货膨胀的情况,计划投资部出台了一项计划,将推迟无效项目的进度,将资金集中在2011年完成的项目和重要且紧急的项目上,在投资资金来源不明确的情况下不启动新项目 - 省古迹与风景管理委员会主席阮文成先生说。关于调动社会资本,阮文成先生表示,这是一个不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长期以来,对文物修复的捐款仅限于家庭文物。即使是长本遗址修复项目,虽然许多单位都报名支持,但实际拨付的资金并不多。

面对这一现实,省级和文化部门也需要对项目进行梳理,优先推进未完成项目和严重老化项目,避免资金投入过大、时间过长、分散投资。除了修复工作外,各地还需统筹协调文物保护和保存工作,注重文物保护和美化的社会化,协调地方办理文物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补充消防、防风防洪等规划。


我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