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安发展手工艺村

DNUM_CCZAGZCABB 10:56

琼安(琼銮)是一个纯农业公社,人民生活普遍困难。琼銮县人民委员会……

琼安乡(琼鎏)是一个纯农业公社,人民生活普遍困难。琼鎏县人民委员会选定琼安乡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党委、政府将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为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型,逐步提高非农劳动力比重。

其中,重点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藤编、竹编等小手工艺品出口。经过十多年的建设,2011年5月28日,常安村藤编、竹编出口工艺村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工艺村。



举行授予常安村工艺村称号的仪式。

常安村现有102户,375人。自2000年以来,该村开始形成并发展出口藤竹编织产业。该村意识到发展出口藤竹编织工艺村的效益,并向公社人民委员会提出,要稳步、可持续地建设工艺村。

目前,常安村直接从事手工艺的农户总数为81户,占总农户数的79.4%。目前,手工艺村正与德风有限公司(位于荣市宜富乡)签订合同,负责原材料供应和产品消费。由于原材料供应充足,所有产品均在现场采购,工人们对手工艺的热爱日益加深。常安村出口藤竹编手工艺村的产品种类繁多。

在工人们灵巧的双手下,藤条、竹子、芦苇等原材料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盘子、花瓶、台灯、灯笼……造型优美,使用价值极高。工艺村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制作的产品种类也随之增多。

2010年,常安藤竹出口工艺村生产了49,792件产品。工人平均收入为每人每月120万至150万越南盾。

该村的贫困率逐步下降,按照新的标准,目前仅为4%。琼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黎国宝表示:“常安村藤竹编织出口村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为当地经济发展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淡季,也增加了从事藤竹编织的家庭的收入。”


常安村手工艺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正确的政策、人民的高度共识,当地劳动力丰富,特别是女性劳动力充足,非常有利于藤竹编织出口行业的发展。


常安手工艺村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方面,部分村民对发展新职业的意识尚浅。另一方面,缺乏工厂和集中生产区域,影响了手工艺村的发展。常安手工艺村竹藤编织组技术负责人胡氏祥女士表示:“地方需要为手工艺村创造条件,建设生产厂房和原材料仓储仓库,以集中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各级各部门也需要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提高村民收入,确保他们能够长期从事手工艺行业。”


近期,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发展藤竹工艺村政策的第11/2011/QD-TTg号决定。这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全省藤竹工艺村,尤其是常安出口藤竹工艺村来说,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将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发展。工艺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裴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