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家庭的痛苦和战友们的心

August 8, 2011 17:02

(Baonghean)-他是泰国人,她是京族人,两人都是在义安省归合县军区服役的士兵。在全队热情的支持下,他们怀着双方家人的喜悦,共同组建了一个新家。当他们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出生时,他们更加高兴。然而,不幸降临到这个小家庭:两个孩子都被诊断出患有可怕的癌症。

一个家庭的痛苦
七月下旬的一个下午,丛林雨水刚刚过,我们来到了位于归合县周光乡孔村的魏廷奎(Vi Dinh Khuyen,1971年生)和阮氏莺(Nguyen Thi Oanh,1976年生)的家。在2009年由战友和两家人共同建造的房子里,阮氏莺沉思着,讲述着家人日夜承受的苦难。

2000年,他们结婚了。2001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Vi Phuong Quynh出生了,全家人都翘首以盼,这让他们倍感欣慰。然而,Quynh从出生起就经常生病,身体虚弱,脸色苍白。起初,夫妇俩以为孩子只是普通的消化系统疾病,四处寻找医生和药物来治疗。然而,在用过各种药物之后,孩子的病情并没有好转。直到Quynh两岁时,夫妇俩才带她去河内检查,医生发现Quynh患有溶血性贫血(又称血癌或白血病)。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为了维持生命,患者必须定期输血,否则会患上许多其他疾病。

得知孩子的病情后,他们不得不轮流带她去国家血液学和输血医院输血。每次输血大约需要15天,每次往返的费用至少500万越南盾。通过定期输血,Quynh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这种疾病不易治愈,因此必须定期输血,并且要持续很长时间,至少15到20年。不仅如此,随着Quynh年龄的增长,她对血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010年初,Oanh女士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Vi Dinh Tung。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降生在她身边,家人和亲戚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然而,仅仅三个月后,Tung也出现了和姐姐一样的症状,面色苍白,浑身无力。Linh觉得不对劲,便和丈夫带着孩子去了国家儿童医院检查。Tung也患上了和姐姐一样的疾病,这让她心碎。Oanh女士疑惑,两个孩子是不是都患上了同样的致命疾病。医生告诉她,由于父母都是O型血,所以这种疾病是遗传性的,所以在生下两个孩子时,两个孩子都是O型血,因此基因突变导致致命疾病的风险往往很高。要想彻底治愈这种疾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而骨髓必须从兄弟姐妹身上提取。然而,姐妹俩都患有疾病,每次手术的费用高达20多亿越南盾,这笔巨款远远超出了这对夫妇的承受能力。因此,现在 Khuyen 先生和 Oanh 女士只能希望通过输血和奇迹来维持两个孩子的生命。

一个孩子生病需要频繁输血,家里的经济状况就已经捉襟见肘,现在老二又病了,家里更是捉襟见肘,夫妻俩每个月微薄的军饷,根本不够支付孩子的住院费和输血费。

...还有战友的鲜血

在为孩子治病的这些年里,由于工作条件和日益困难的家庭条件,夫妇俩未能及时带孩子去输血。幸运的是,在这种时候,Quynh和Tung及时得到了归合县军区许多同为O型血的官兵的输血。每当孩子们出现脸色苍白或生病的症状时,这些O型血的战友们就会主动前往县医院取血,直接给孩子们输血。

Oanh女士还补充道,幸运的是,在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得到了队友和部队领导的支持,否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当得知孩子们身患重病,需要定期输血时,贵合军区的战友们主动要求去医院验血,以便为孩子们输血。目前,还有7名与Quynh和Tung血型相同的人,随时准备献血。

谈到Khuyen先生和Oanh女士的情况,归合区军区政委Le Dinh Cuong中校表示:“除了组织两个孩子献血外,鉴于他们家庭的困难,区军区还建议党委和省军区从贫困人口基金中拨款5000万越南盾,用于支持他们一家为战友建造房屋。2010年,区军区从“为有需要的人储蓄”运动中拨款700多万越南盾,用于支持他们一家。”

当黄女士生下童子时,按照劳动法,四个月后她必须回去工作,但考虑到孩子们生病了,县军区也向省军区提出,要创造条件让黄女士照顾并带孩子们去医院治疗……

这种高尚的情谊之举,成为阮昆先生和阮莺女士一家克服生活困难的动力。同时,当地的血源也减轻了他们必须立即送孩子去河内治疗的压力。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里虽然有血源,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孩子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更高。因此,他们仍然需要每月带两个孩子去河内一次进行检查和输血。阮莺女士一家的生活在未来将面临许多困难,希望像归合县军区这样的高尚行为能够越来越多,为支持他们一家为孩子治病出一份力。


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