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是无边无际的

March 7, 2012 15:12

(Baonghean)——在贫困的美山乡杜良村,陈氏文女士家有两个孩子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她怎能不感到自豪呢?因为她家里困难重重:母亲年近百岁,经常生病,丈夫病重,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里的重担压在她的肩上。为了不让孩子辍学,她拼命工作。天还没亮,她就挑着担子下田,中午趁着空当采浮萍喂猪,下午又赶着去割草放牛,农闲时分,她什么活儿干什么,直到夜里鸡鸣时才休息。她的两个儿子阮克泰、阮克北心疼母亲,曾多次想过辍学帮她。

她知道儿子的心思,极力劝阻:“父母穷,没文化。就算再穷,我也要把你们养大,让你们好好读书。我的梦想就托付给你们了……”当两个儿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儿子阮克泰是河内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代表,阮克北2010年考入河内建设大学)时,母亲心里充满了担忧。一大笔学费从哪里来?还有每个月送两个孩子去首都读书的开销?但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她什么都接受了。 “以前,两个孩子在家附近上学,帮妈妈做很多事情。现在他们去很远的地方上学,学费更贵,而且失去了生活来源。他们必须独自工作赚钱养家,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生病的丈夫。这些艰辛和困难有时似乎难以克服……但想到孩子们和他们的未来,我感觉自己更有力量……”Thai和Bac两兄弟没有让妈妈失望,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学生,课余时间他们还会兼职赚钱维持日常生活。




阮氏来夫人和儿子黎文同

阮氏莱女士(荣市兴化乡安风村)出生于1947年,26岁时结婚。三个孩子相继出生,但不幸的是,老二黎文同病倒了,双腿瘫痪,无法行走。几年后,她的丈夫也病重去世。不幸降临,这个脆弱的女人不得不努力克服一切。

黎太太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坚持背着残疾儿子上学九年。对于一个贫困的孩子来说,读书本身就很不容易,更何况儿子还是个残疾人。然而,母亲对儿子的爱克服了一切物质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负担。黎太太擦干眼泪,前往红花小学为儿子报读一年级。

从此,黎太太每天背着孩子上学。晴天尘土飞扬的村道,或是雨天滑溜溜的路,一位病弱的母亲背着孩子上学的身影,已然成为这里的人们熟悉的画面。虽然辛苦,但她从未抱怨,家与学校的距离,仿佛被她那些有趣的故事,那些鼓励孩子战胜命运的话语,缩短了。母亲的爱与包容,成为残疾孩子坚强向上的动力。

九年的小学和中学生活,董某一直是个好学生。初中毕业后,董某考入黎越树中学,她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儿子长大了,但问题是家里依然贫困,哪里有钱买自行车送他上学呢?黎太太家境贫寒,远近邻居亲戚都心疼她,凑钱凑米,帮她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送董某上学。董某心疼母亲的辛苦,刮风下雨的日子,放学晚的日子,看着母亲踩着湿滑的马路去接他,董某咬着牙学会了走路,毕业考试临近,在寒风中迈出了第一步。“看到弟弟放下拐杖自己走路,母亲的眼泪顺着黝黑的脸颊流了下来。喜悦和幸福迸发出来,母子俩只能抱头痛哭……”

董回忆道。2001年,董考入荣市技术教育学院(现荣市技术教育大学)。毕业后,董意识到自己积累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报考了荣市大学。2009年,董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信息技术工程专业,并被义安橡胶股份公司录用。“那段时间,母亲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她是我克服不幸童年的坚实后盾。没有母亲,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她无比的爱和牺牲激励着我不断超越自我。”董倾诉道。


母亲对孩子无比的爱,她的牺牲和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奇迹。她们日夜操劳,吃苦耐劳,忍受艰难困苦,只为让孩子成长,因为她们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