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 Van Sau——优秀的记者和外交官
(Baonghean)- 1969年1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越南问题四方会议第一次正式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数十台摄像机和麦克风对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发言人时,一位美国记者举着一张南方地图问道:“你们的阵线经常吹嘘它控制着越南南方三分之二的领土,那么请你们在地图上指出那些解放区在哪里?”
解放阵线代表团发言人立即回复:“你所问的也是西贡美军司令部想知道的。请你看看今天美军的公告,看看他们的飞机在南越的哪些地方轰炸了。那些地方就是我们的解放区。”
李文秀同志(右二)见证阮氏平部长签署《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恢复越南和平(1973年1月27日)。
说出这个精彩答案的人,这个答案让在场数百名记者惊讶、震撼、钦佩,让全国亿万军民和世界各国朋友感动不已,这个答案就是老革命、老记者、老外交家李文秀,是祖国乂安的杰出子弟。
李文秀先生本名阮伯丹,1924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城县仁城乡安仁村一个具有爱国传统的儒家家庭。其父阮仲顺为学士,是一位儒家知识分子,为人正直,是爱国志士黄叔康的挚友,曾庇护和庇护过许多革命将士。阮伯丹自幼聪慧好学,父母送他到富安念小学,后又送他到顺化国立学校念中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谢光宝、潘英等兄弟和朋友的教育和指导下,阮伯丹于1944年在安九市场参与向劳动人民传播国语的活动。
1945年,阮伯丹回到安城,继续参与青年活动,推广国语,并被越盟干部任命为青年领袖,负责召集青年,准备发动起义夺取政权。1945年八月革命后,阮伯丹出发
1949年,年轻记者阮伯丹进入第五区党委工作,被任命为第五区南方之声广播电台台长兼总编辑等重要职务。阮伯丹与范文同、阮维桢、阮明伟等兄弟、朋友关系密切,从一名爱国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宣传干事、一名优秀记者,在艰苦抗法岁月中,在第五区思想文化战线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李文秀同志逝世前寄回家乡的手迹。
1953年至1954年期间,阮伯丹任第五区中央党委书记。1954年秋,他担任日内瓦协定国际委员会联合停战委员会联络官。1954年,他被调往北方,并被分配到中央统一委员会。1957年1月至1960年9月,他被派往莫斯科,在苏联共产党中央高级党校学习。
就在从同登站前往中国,再前往俄罗斯的火车途中,阮巴丹抓住机会学习了俄语。踏上俄罗斯土地后,他为整个团队担任俄语翻译!
回国后,阮伯丹在中宣部新闻部任职。1962年,他被派往古巴担任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副首席代表。
任期结束回国后,他在中央统一委员会工作。1968年11月至1973年9月,李文秀任出席巴黎越南问题会议的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正式成员、顾问和发言人。凭借着精通多国语言的能力、乂安人渊博的知识和敏锐幽默的思维、外交家的口吻和才华横溢的记者的风采,近5年时间里,发言人李文秀在巴黎近百场新闻发布会和在40多个国家的论坛上数百次会见中,回答了数十万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撰写了数百篇文章,出色地完成了外交宣传战线上的任务,为巴黎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我党和人民革命外交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方解放后(1975年4月30日),他被分配到中央宣传部工作,直接担任胡志明市电视台副台长。
1977年至1990年,他曾任越南广播电视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央电视台(越南电视台)总编辑;《越南之声》总编辑;越南通讯社副总编辑;越南记者协会执行委员会书记;越南古巴友好协会副主席。
在新的岗位上,李文秀始终展现出博学的理论家、杰出的外交家、古巴人民的亲密朋友、思想战线和新闻战线领导人的品质、气概和经验,终身忠诚于党的革命理想,始终模范践行胡伯伯“勤、俭、廉、公、无私”的教导。
来自贫穷而坚韧的义安农村,在顺化长大,在中部五省工作,最终到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内,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从事宣传、新闻和外事工作,老革命家、伟大新闻工作者、优秀外交家阮伯丹-李文秀的一生,为学习胡志明思想和道德树立了光辉榜样。
曾荣获党和国家授予的65年党员徽章、二级独立勋章等多项崇高奖章。
才华横溢的记者、外交家阮伯丹(原名李文秀),“胡志明时代的一位官员(1),红河和林山的杰出子弟”,于2012年4月30日上午10点逝世,这距我军进军解放西贡嘉定、缔造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刚好37周年。他,他的事业“如同一粒沙,一滴水”(2),将永远与人民、与国家同在。
(1)记者杨光明(Duong Quang Minh)的言论;
(2)李文秀在回忆录《一生》中所说的话
吴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