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重逢
(Baonghean)——他们是昔日的革命囚犯,曾在帝国主义的监狱里并肩作战。他们幸运地从“人间地狱”归来,却直到解放40年后才有机会重逢,感慨万千……这就是兴原县两名前囚犯的故事。
对于被敌囚禁的革命老战士阮伯景(1933年生,雄原县雄利乡2村)来说,2012年3月20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偶然遇到了在富国监狱遭受敌人酷刑时照顾他的狱友、战友和同乡。这天,雄原县被敌囚禁的革命老战士协会召开代表大会。阮伯景先生应邀出席,当他眼前一黑,突然看到坐在代表席上的正是他的狱友,来自富国监狱B2监狱的阮一胜(本名阮一胜)。等到会议间隙,阮伯景先生才跑向战友。两位白发苍苍的前囚犯有些惊讶,哽咽地拥抱在一起。
两名前囚犯 Nguyen Ba Canh -团聚当天的阮一胜。
一个住在荣市的南门坊,一个住在雄原省的雄利坊,相距不过几十公里,却直到解放40多年后才得以重逢,这怎能不让人感动和欣慰呢?那次意外的相遇,也勾起了40多年前在富国岛监狱的回忆……
那是1971年风雨飘摇的日子。当时敌人的恐怖活动十分猖獗,监狱里的党支部正在商量如何把高级干部救出来。这可是个难题,因为监狱里没有挖地道的工具和手段。而且,他被关押的B2区是特殊区域,被称为“老虎笼”、“人间地狱”,关押着特殊囚犯、军官、高级干部……因此,他们时刻受到监控和管理。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阮景先生和战友们商量,把勺子、长柄勺、煮蛋器等餐具“加工”成工具。为了避免暴露,阮景先生担任书记的党支部还决定选择关押病人的房间作为地道的起点,因为那里往往是狱警最不警惕、不敢检查的地方,担心被传染。计划制定后,阮景先生当时的任务是,用战友们藏起来的敌人蛇尸和米袋编成绳子,把挖地道的人绑在小袋子上的土拉出来,运到外面。挖出来的土,每个人都分成小块,塞一点在裤兜里。等敌人聚集在院子里点名的时候,他们就偷偷地把土取下来,在地上蹭。
后来,囚犯们争着要求敌人挖井,并趁机用土填满井口,挖了一条地道。经过三个月,这条300米长的地道终于穿过了敌人的铁丝网。最后一天,地道挖到了山里,组织决定让囚犯们越狱。
按照计划,如果行动迅速,从凌晨1点到黎明,大约20名革命囚犯将通过这条地道逃走,阮伯景本人和其他囚犯将留下,让骨干先行逃走。这个计划直到最后一刻才得以成功,但当天黎明,敌人突然发现了这条秘密地道,党支部书记阮伯景第一个被处决。
从狱警在搜查地道时发现的阮巴景衬衫说起,这件衬衫的编号是2174。这是他留给战友的唯一一件完整的衬衫。战俘营里的夜晚常常因为气温骤降而寒冷,但也许是在地道里爬了一会儿后,因为太热,他的朋友脱下了衬衫,不小心把它留在了地道里。当敌人发现这件衬衫时,他们似乎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他身上,用最残酷的酷刑折磨他,比如强迫他坐在水桶里,不断敲击桶产生压力,让他头痛、耳聋,甚至因为水压而吐血。敲完桶后,他们把他拖出来,用黄貂鱼鞭抽打他,直到他“血肉模糊”,还往他身上撒盐。就这样过了好几天,当他被送回牢房时,没有人相信他能活下来。他的同乡Thang先生就遇见了他这样的情况。
此前,Thang先生曾与其他战友试图帮助An同志(一名重整干部)越狱未果,也因“顽固不化”而被单独监禁于B2号牢房。Thang先生遭到殴打后,被狱警带回B2号牢房继续监视。在这里,Canh先生遭受酷刑后,Thang先生亲自照顾他的狱友。危急时刻,他担心朋友难逃一劫,便偷偷询问了Canh先生的家乡,得知他是乂安人。此时,Canh先生也得知,他的狱友,化名Nguyen Van Thang,来自河静省香山市,其实也叫Nguyen Nhat Thang,和他一样,也是兴原人。
一段时间后,Thang先生被转移到了别处,但近五年来,狱友的命运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在遭受如此残酷的折磨后,Canh先生竟然还活着。直到今天,解放37年后,看到80岁高龄、依然身手矫健、头脑清醒的Canh先生坐在自己面前,他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人生真是充满了奇迹!
庆利-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