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鸿峰同志的顽强战斗和英勇牺牲的榜样永远活在越南几代人民的心中 (*)
(Baonghean)这是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同志在纪念仪式上的讲话节选。
…
在举国上下欢庆八月革命胜利和九二国庆67周年的欢乐气氛中,今天我们在这里——伟大的胡志明主席的故乡,英雄的义静苏维埃的故乡,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优秀民族的土地上——隆重庆祝黎鸿峰同志诞辰110周年。黎鸿峰同志是1935-1936年期间我党的总书记,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之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英明的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热情战士,他的一生都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人民的幸福而奉献。
…
黎鸿峰同志本名黎辉团,1902年出生于乂安省兴原县通朗乡(现兴通乡)一个工人农民家庭。黎鸿峰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具有深厚爱国传统、名士辈出、亲眼目睹国家苦难、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村,因此,他很早就培养了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意志。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
出席仪式的代表 摄影:Sy Minh
小学毕业后,黎鸿峰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打工,先到荣市,后到滨水。黎鸿峰不堪忍受雇主的剥削和压迫,与志同道合的同胞一起,发动工人奋起反抗,最终被解职。1923年底,黎鸿峰与好友范鸿泰秘密前往暹罗(泰国),与越南爱国人士会面。1924年,黎鸿峰前往中国广州加入三三舍社,后结识了阮爱国领袖,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思想的启蒙。从此,黎鸿峰决心追随阮爱国领袖的救国之路。
1925年,黎鸿峰加入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参加阮爱国领导人组织的干部训练班,成为我国革命第一代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在黄埔军校、广州空军学校(中国)、列宁格勒苏联空军军事理论学校、苏联波里茨军事飞行员训练学校接受全面的军事政治训练。毕业后,黎鸿峰在苏联红军工作,负责印度支那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工作。其间,他在莫斯科共产国际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革命理论,并于1928年至1931年毕业,之后继续读研究生一年级。
此时的越南,在经历了义静苏维埃运动的高潮(1930-1931年)之后,由于法国殖民者的野蛮恐怖统治,越南革命遭遇重重困难,损失惨重。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地方委员会委员大多被捕或遇害;数百名干部和数千名党员被捕入狱。从中央到基层的党组织大多瓦解或陷入瘫痪。在此情况下,1931年11月,黎鸿峰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回国领导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带领印度支那革命度过了艰难险阻。
1932年初,黎鸿峰抵达中国广西南宁市后,与忠诚的同志们建立联系,共同制定了党的行动纲领,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准。党的行动纲领是一份重要的政治文件,肯定了我党自1930年以来所制定的革命路线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高度评价革命群众在1930-1931年高潮中的胜利,同时严厉指出了党内存在的错误,并提出要坚决克服错误,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1934年3月,黎鸿峰同志与多位同志召开会议,成立党的海外领导委员会(当时称党的海外指挥委员会)。海外指挥委员会作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黎鸿峰同志任书记,何辉塔同志任委员,负责宣传工作。海外指挥委员会筹备并决定于1935年3月27日至31日在中国澳门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党章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选举了由13名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黎鸿峰同志担任主席。
1934年底,黎鸿峰率领党代表团出席了1935年7月25日至8月25日在莫斯科(苏联)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他作了关于印度支那人民斗争的重要报告,受到大会高度评价。大会通过决议,承认印度支那共产党为共产国际的独立支部,并选举黎鸿峰同志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6年7月,他在上海召开并主持了补充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的中央会议,指导了党的组织方向和战略方向的转变,主张建立广泛的人民反帝统一战线,包括从秘密的、非法的到公开的、半公开的、合法的、半合法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和活动,目的是“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准备条件”,为1936年至1939年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937年11月,黎鸿峰秘密返回西贡,与中央委员会一起积极指导党的新战略方针的实施。
1939年6月22日,黎鸿峰在堤岸第一次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判处6个月监禁。1939年12月23日,他们把他押回家乡义安软禁。1940年1月20日,他第二次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关押在西贡大监狱;1940年底,他们把他流放到昆岛。在这里,法国殖民者知道黎鸿峰是党的重要人物,千方百计地折磨他、虐待他,同时想方设法地收买他,但他仍然保持革命精神,一言不发,积极发动、指挥狱友们反抗敌人的毒打和严酷的狱规。复仇和疾病使他的健康逐渐衰弱,他留下一句话“请向党报告,直到最后一刻,黎鸿峰仍然坚信革命的光荣胜利”,于1942年9月6日中午去世。
黎鸿峰同志四十岁高龄,二十年坚持不懈、英勇奋战的革命活动,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光荣的党和民族革命事业。他留下了革命道德的光辉典范,热爱家庭、祖国和祖国,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一生,忠于党,孝顺人民,忠于同志和朋友,对革命的胜利始终充满乐观和信心。
…
黎鸿峰同志的革命生涯和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教训:作为在20世纪30年代初革命低潮时期主持党的工作的人,当时全国正陷入敌人的白色恐怖的浪潮中,似乎难以克服,黎鸿峰同志与中央委员会一起,为恢复党、恢复革命运动、保持人民的战斗意志、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进行了一系列细致、坚持和创造性的工作。其中,行动纲领的提出和党的对外指挥委员会的成立是两项至关重要的事件。他巧妙地将领导者工作的两个基本要求结合起来:关注战略性、普遍性问题和指导具体、实际、有效的任务。 1933年至1934年间,他在提出党的行动纲领的同时,还翻译了大量文件,撰写了《世界形势与印度支那革命》一书,宣传和动员革命;同时,他和同志们指导在高平、谅山成立党的执行委员会,并派人重建河内、海防、鸿基等党的根据地……
革命运动恢复后,黎鸿峰同志为党中央委员会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为印度支那民主阵线的成立做出了贡献。他为改变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将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被敌人监禁和囚禁期间,他仍然参加理论阵线。他的数十篇文章被秘密送交并发表在党的报纸,特别是《人民报》上,展现了共产主义战士永不休息的顽强战斗精神。
黎鸿峰之所以能如此成熟,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直接接受过阮爱国领袖的教育、培养、实践和定期指导。黎鸿峰从一个追寻革命道路的爱国青年,很快就结识了阮爱国领袖,加入了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并成为阮爱国领袖的优秀学生。
黎鸿峰身上最突出的品质之一就是好学好练。他年轻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长大后又参加了革命活动,这让他更加渴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利用一切条件,随时随地学习。在中国和苏联期间,黎鸿峰曾上过很多学校和课程;有时旧的课程还没结束,情况迫使他转入新的课程;军事学习、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可以说,在当时的革命干部中,黎鸿峰是学校里知识最渊博的人。这为他的工作,特别是主持党的重要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他始终把学习与革命活动、组织训练和实际指导结合起来。为恢复国内基层党组织而进行的联系和沟通,以及将工作地点带回国内而不是远距离指挥的政策都体现了这一点。黎鸿峰同志是学习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黎鸿峰同志也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国际活动家。他深刻地体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精神的结合,越南革命与世界革命的结合。在友好国家,他在国内条件尚且困难时找到了活动场所,找到了学习和训练的良好环境,找到了在革命活动中相互协调、联系和支持的平台。得益于这种国际联系,他的政治视野和理解力更加开阔、更加深刻,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我国当时的革命任务。在中国和苏联学习期间,他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党员。后来,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有更多的机会与阮爱国领袖和我党一起将越南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联系起来,帮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好地了解越南革命和越南共产党。
黎鸿峰同志是毕生致力于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典范。从他成长到逝世,他始终把革命事业置于个人生命和家庭幸福之上。他的满腔热情和共产主义赤子之心始终为党和人民。为了党和人民,黎鸿峰不畏艰辛,甘于牺牲,辞别家人,奔波于茫茫人海中,寻找革命道路。为了党和人民,黎鸿峰多次回国工作,投身革命事业,即使深知敌人时刻潜伏,威胁着他的生命,他不惜牺牲个人感情和生命。他的战友、挚爱的伴侣——阮氏明开女士——也于1941年被敌人俘虏并被判处死刑。我们敬爱的两位领导人为了伟大的事业牺牲,留下一个年仅两岁的孩子。
黎鸿峰同志的一生,如清晨的一滴露珠般清澈,如清晨的阳光般美丽。黎鸿峰同志为民族独立和共产主义理想而顽强战斗、英勇牺牲的榜样,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越南人民的心中。
…
值此黎鸿峰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激动和感动,重温黎鸿峰同志光辉的革命活动,学习他并努力以他为榜样。黎鸿峰同志的一生和事业始终提醒着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干部、党员要坚定革命意志,努力培养和践行共产主义道德,坚持学习提高各方面素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把党、革命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随时准备为党和民族的光荣事业而战斗和牺牲。
学习和追随黎鸿峰同志等革命前辈,我们继续本着越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积极反对政治思想、生活道德、个人主义、官僚主义、腐败等一切不良现象,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日益廉洁、坚强、紧密联系人民,带领全体人民为胜利落实越共十一大决议而奋斗,逐步建设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越南社会主义国家。
…
--------------------------
(*) 标题来自义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