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明中将:辉煌的军旅生涯

December 10, 2012 18:30

这位1998年晋升为将军的第四军区副司令,鲜为人知的生死历程,也鲜为人知。我在他位于义禄县义龙乡14村的私人住宅里见到了他。他年近七十,却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强健。他说,他的长子在荣市有房子,但他想来这片乡村和妻子一起生活,享受生活。在宁静村庄深处的家中,我听他讲述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Baonghean.vn)-这位1998年晋升为将军的第四军区副司令,鲜为人知的生死历程,也鲜为人知。我在他位于义禄县义龙乡14村的私人住宅里见到了他。他年近七十,却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强健。他说,他的长子在荣市有房子,但他想来这片乡村和妻子一起生活,享受生活。在宁静村庄深处的家中,我听他讲述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范鸿明先生1963年入伍,1964年至1965年被派往南丹E18-B325工兵营学习工兵,担任班长。由于工兵的勇敢和智慧,1965年2月,他被提拔为18B营副排长。在绥安-富安战役中,他负伤,尽管伤口疼痛难忍,他仍然和战友们一起奔赴B战场,与第10营协同扫荡绥安地区母子坡,夺取了敌军的每一寸土地。


1967年9月,该排开赴庆和,以团级兵力参与了茂单战役,并进行了激烈的扫荡行动。在这场战役中,该排被赋予了团级作战任务,负责阻断铁路和河流上的船只,阻止敌军补给粮食。随着东部战场的深入,男性战况越激烈,他所在的部队12名战友奋力反击,但战斗结束后,只有3名战友幸存。他说:“战友们的鲜血让我们感到必须坚决战斗,打赢这场仗,才能减少伤亡。” 从富安到西原,各个战场都战火纷飞,到处都是战友们的鲜血和骸骨,每当看到战友们在身旁瞬间倒下,他的心里就充满了仇恨。“我所在的18B排有12名士兵被替换,但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继续指挥战斗。”他说道。

1969年底,他所在的排进入东南地区,在10号国道的Suoi Giay、Soc Con Trang和13号国道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他被派往柬埔寨学习一年后,回到安江战场,率领第232团进攻西南地区,为传奇的胡志明战役奠定了基础。


1971年,回想起平顺战役,当时他是G20第7连第7排的排长。他从与工兵作战,转而与特种兵作战。进入敌营后,他直接指挥部队进攻,不让敌人反击。他说:“他和队友们一边要用身上涂抹黑烟灰伪装自己,一边要爬过12道铁丝网进入敌营。深入第6道铁丝网时,敌人突然撒下白色石灰粉,战士们只好用石灰粉掩盖烟灰。虽然我浑身酸痛,但我和队友们仍然努力向前挺进。我们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经常跟队友们说,特种兵的突出特点就是内外兼修,打在敌人的心脏里,只有隐秘出其不意,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他和战友们在西南敌占区进行了长途行军,在那里长达三个月没有一粒盐吃。一位战友患了严重的疟疾,他去参加高级干部会议,向上级要了一小撮盐给战士们吮吸,结果却不得不把盐分给另一位战友。有时,整个排的米都吃完了,整个部队都深入根据地,他不得不组织一场争夺米的战斗。

他的军旅生涯,是9年南征北战,身上8处伤。现在,每逢天气变化,他的身体就酸痛。但回想起来,他始终珍惜在战场上的日子,在那里,他获得了革命理想,也得到了作为一名干部的宝贵教训。他说,后来和平恢复,他觉得最珍贵的就是抗战时的战友情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干部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甚至一起吃红薯、木薯。在艰苦卓绝的战场上指挥的岁月里,他深刻体会到,对士兵进行技战术训练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和培养干部战士坚定的思想立场。即使在战时,当战友们视死如归时,他们也依然不畏艰险,保持着坚定的战斗精神。然而,也有一些虚弱和灰心的士兵要求退伍,以便结婚、照顾年迈的父母……

近七十岁的范鸿明先生仍然对海洋岛屿的现状、腐败的弊端以及一部分年轻人生活方式和道德的堕落感到忧虑。但他仍然相信,通过学习中央委员会第四号决议,党员干部能够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改变生活和观念。在他看来,我们党所走的道路永远朝着阳光、繁荣和幸福前进,正如胡伯伯生前所期盼的那样。


清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