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公社党委(安城):每周初读报纸已成为习惯
长期以来,我们只听说过公安部队和军队有每天早上上班读报的规定,而乡镇党委却很少这样做。然而,在安城县同城公社党委,这已经是两年来的习惯,每周初读报的习惯一直保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冯宪光)长期以来,我们只听说过公安部队和军队有每天早上上班读报的规定,而乡镇党委却很少这样做。然而,在安城县同城公社党委,这已经是两年来的习惯,每周初读报的习惯一直保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购买和使用党报的指示,同城公社党委常委会自年初起就平衡收入来源,确定报纸配送点,安排邮递员接收订货需求,每天向16个党支部(包括3个学校党支部、1个卫生站党支部)和领导发放22期党报。
党委决议规定:每周第一个星期一,全体干部、公务员聚集在大厅听取读报。每月第一周,由方面军干部选编《大同报》、《五台山报》等报纸进行读报;第二周,由宣传部副部长或党委书记选编《义安报》、《仁丹报》等报纸进行读报和优秀文章;此后两周,选编《富民报》、《先锋报》、《劳动报》等报纸进行读报。每次读报时间根据读报内容和优秀文章多少而定,但至少一小时。读报时间不得缺席或迟到,违反规定者,予以批评教育并扣除学分。
每月的党支部会议日程安排严格执行。党支部书记每天阅读报刊、杂志和通讯,挑选、记录并标记重要的新闻和文章,以便在会前阅读。收听时事新闻已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每次党支部会议缺席的党员人数非常少。由于党员的需求,党支部书记更加认真地阅读报刊,更加仔细地记录,以便选择和提供信息。
下午刚开始上班,党委就要读党报。
党委书记潘文宝表示:“最初,很多人对每周初读报并不重视,但党委没有让个别人的疏忽影响党委的总体方针。由于认真贯彻落实,现在每周初读报已经成为个人和集体的一项要求。每周集中读报也有助于干部党员之间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因为大家对报纸报道的事件或信息有共同的看法。”
有4位公社领导退休5到10年了,但仍然有报纸。党委书记分享道:“除了公社对老干部的感恩之心外,为退休领导提供报纸也是一种责任,为了公社的共同利益。党报补充信息和知识,以便老党员能够凭借自己的威信,更快、更有效地传播有用的信息,帮助公社领导更好地工作,满足群众的愿望。”
我们有幸采访了同和村原人民委员会主席、二级伤残军人黎清云先生(76岁)。他虽然已经退休十多年,但每天仍然会收到一份乂安报。他高兴地说:“虽然报纸的经济价值不高,但意义非凡。我们认为它是我们精神上的慰藉,也是公社领导交给老党员的重任。乂安报的新闻和文章更新迅速、内容清晰,并且贴近实际,让我们对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逢建党纪念日(2月3日)、荣军烈士纪念日(7月27日)、国庆节(9月2日)、祖父母忌日、农历新年,只要儿孙满堂,黎先生就会拿出报纸,给全家人读。读到新农村建设的文章,他对捐地修路的典型事例印象深刻,轮到他捐了66平方米地,并号召子孙们一起砍树、拆篱笆,把地还给建设单位。
原同富村村委书记杨明乐先生(74岁)于1994年退休。除了订阅义安省的报纸外,他还订阅了《新高台报》。他认为家乡的报纸最实用,因为它反映的本县、本乡的变化非常贴近生活,易于学习和应用。他阅读义安省的报纸,为孩子们提供计划生育、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并教育他们远离社会弊病。他非常喜欢阅读有关文化会议、艺术活动、好人好事的文章,以及“人民议会代表发言、行动和倾听”和“读者心声”等栏目。
尽管身处不同的乡镇,乂安报社却在Lac先生、Van先生、Mai Viet Ninh先生和Nguyen Xuan My先生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作为退休的乡镇领导、资深党员以及曾经获得党报的人员,他们了解当地情况,非常有责任感。他们共同探讨重要问题,为现任领导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尤其是在动员捐献土地修建道路或捐赠设施建设学校和办公楼方面。
负责党委记者工作、公社宣传部副部长阮克明同志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党报是一份及时更新、内容准确的文件,是官方信息,因此,为了发挥效力,必须将其传递给有需要、有知识、有责任心的人。同城公社党委正确贯彻了这一标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