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挤掉柠檬汁,扔掉柠檬皮”

March 22, 2013 10:59

(Baonghean)-高水平运动要想取得诸多成就,除了训练和指导之外,教练员和运动员退役后的待遇也至关重要。然而,在我省,仍然存在着“把运动员当成柠檬皮,榨干汁再扔掉”的情况……

>> 第三部分:投资分散,缺乏关注和密切监管

漫步穿过几条小巷,几经约见,我们终于见到了越南前“田径女王”陈氏素女士。在原体育部集体土地上的一间临时搭建的小房子里,素女士说:“多年来,她赢得了全国冠军,参加了国际比赛,回到办公室后,因为没有学历,就被安排做各种零工,比如清洁、打杂……没有任何优待或奖励。”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做很多兼职,比如停放自行车、除草……她向我们吐露心声:“运动员的生活很不公平,我从事运动员行业只是因为我热爱。那时候,我吃不饱饭,比赛时,有时在终点线晕倒,不得不吸氧,腿还在流血,但我仍然竭尽全力去争取胜利。现在,有时我独自一人坐着,会觉得自己很可怜,觉得自己就像一块柠檬皮,榨干了汁水,然后扔掉。” 住在这间狭小房子里的还有索女士的儿子阮雄,他曾是省射击队的运动员。在当了多年的运动员并被国家队征召后,尽管他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并且对这项运动充满热情,但他不得不退出,因为……省射击队解散了!洪说,虽然自己是国家青年队队员,但由于没有固定的训练场所,球队就不再征召他了。退役后,他和义安射击队的队友们“各自为政”,得不到体育界的任何支持,不得不另谋生计。退役后,洪不得不借钱学开车,现在在义静港当司机。这对洪来说很幸运,因为射击队的其他队友仍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工作。



退役后,运动员陈氏素和她的儿子阮雄留下的财产就是照片和纪念奖牌。

和索阿和她的母亲一样,在省体育中心训练的运动员们最关心的就是退役后该做什么。正因如此,许多正值巅峰,或在青少年比赛中获得几枚奖牌的运动员,都努力去学校深造,希望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有人出国发展……据我们了解,目前进入省队的运动员退役后大多要自己找工作,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运动员才被“允许”去学校深造,然后回国当教练!至今,乂安省还没有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奖励的机制,导致出现了像杨忠平(传统武术)这样的运动员,他代表岘港市参加了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并夺得金牌……

那些有才华、有奉献精神、愿意留下来为我省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也“不受欢迎”。例如,曾连续9年获得全国锦标赛金牌、连续3年获得全国体育大会冠军、拥有体育专业大学学位、曾被评为我省八大青年典型之一的运动员段春伦,在2012年申请成为省体育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但最终未能通过录用考试(当时,另有两人被录用到省体育训练中心)。由于未被录用,段春伦现在只能接受一份年薪不到200万越南盾的合同制教练。

阮英俊先生——目前是义安省唯一的国际级空手道裁判——说道:为了达到国际级裁判的水平,他已经执教14年多了,自费学习,参加国内外比赛。但即使达到了这个水平,他却很少受到省体育部门的重视。只有体育部门组织省级空手道比赛时,才会请他担任主裁判,每天的工资也就几十万,仅此而已!

体训中心一位运动员向我们抱怨:“体训中心是培养、指导全省优秀运动员的地方,但在每年的总结大会上,那些在国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却连一张鼓励和激励精神的奖状都没有。”

越南女子藤球队总教练——义安省藤球队总教练黄友义表示:参加国家队比赛时,各队中来自其他省市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受到了体育界的重视,赛前地方领导看望鼓励,取得成绩时受到热烈欢迎和优厚待遇,唯独义安省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悄无声息地去,悄无声息地回来”!

在与我们讨论义安运动员取得的成就时,体育训练与竞赛中心田径部部长兼运动员训练管理部部长阮文榜先生表示:“由于取得高成就的运动员的待遇不相称,运动员退役后的产出也是一个难题,所以很少有人敢于全身心投入运动员生涯。据阮文榜先生介绍,要让运动员达到顶尖水平,他们必须连续比赛5-7年,而在义安,如果运动员比赛3-5年并取得成就,他们就会申请上学,获得大学学位。因为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比赛,所以无法取得最佳成绩。这也是义安省达到顶尖水平的运动员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虽然许多省市都有相应的机制来吸引和奖励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让他们安心训练、参加比赛,为祖国和国家做出贡献,比如支付高薪、根据成绩提供奖金、提供住房等,但从义安体育界对待运动员的方式来看,很少有家庭放心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体育事业,也很少有运动员敢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

秉承岘港市“广纳贤才,优待人才”的政策,岘港市体育局积极引进体育人才,聘请一批教练员和专家,助力岘港市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自此以后,岘港市体育的质量和成绩不断提高。最近,岘港市运动员在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上荣获57枚金牌、47枚银牌、52枚铜牌,在66个参赛单位中排名第四。在第26届东南亚运动会(2011年)上,岘港市为越南体育代表团派出了17名运动员和4名教练员,共夺得6枚金牌、1枚银牌和11枚铜牌。其中有运动员陈黎国全、运动员阮氏青福等,曾代表越南体育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继续为岘港体育做出贡献的运动员,市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1500万越南盾,安排周到的住宿;为专家、教练员提供节假日、春节等期间探亲的旅费……同时,体育部建立了框架制度,建议市领导对在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亚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定期、定期给予支持……同时,文化体育旅游部将与市政府商讨,实施向做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运动员出售房屋和土地的制度。目前,运动员训练中心还正在制定项目,为退役后为岘港体育做出贡献、带来成绩的运动员解决就业问题……在打下初步基础后,岘港体育逐步限制运动员的招募,并邀请教练员和专家,注重投入内部资源。

(待续)


文章和照片:Duc D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