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残废的双腿站起来
在安胜乡(Tuong Duong)忠胜村,有一家修理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亭子颇受欢迎。店主是23岁的瘫痪男子罗文勇(Lo Van Dung)。为了经营这家店,罗文勇在困境中挣扎了20多年,最终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人。
(Baonghean)-在安胜乡(Tuong Duong)忠胜村,有一家修理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亭子颇受欢迎。店主是23岁的瘫痪男子罗文勇(Lo Van Dung)。为了经营这家店,罗文勇在困境中挣扎了20多年,最终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人。
那个小小的报摊里,摆着几十台坏掉的电视机、电风扇、电饭锅等,等着修理。罗文勇满脸笑容地说:“报摊地方窄,东西多,孩子又小,所以很乱。”
每天,Dung 都要辛勤地修理每一条电路,以维持生计。
一边精心修理顾客的手机,Dung一边顺便讲起了故事:“我家在蓬村,离这儿有十多公里。我出生于1990年,从小腿就瘫痪了。”那年,Dung刚满一岁,一场高烧之后,他的腿逐渐萎缩,无法行走,最后成了跛子,伸不直。六岁时,看到同龄人都在上学,而自己却只能在屋里爬来爬去,Dung心疼得哭了起来。Dung的父母疼爱儿子,想尽办法送他去上学。
从此,罗文勇每天都能被哥哥姐姐们搂着去上学。小学的时候,教育部门在村里安排了单独的学校,蓬村的孩子们上学路上少了不少麻烦,这对罗文勇来说真是幸福。可是到了中学,各村的学生都得集中到中胜村(公社中心)的学校上课。那时候,从家到学校走大路要10多公里,48C国道还没铺好,路况很颠簸。如果抄近路,也要七八公里,还要爬坡度很大的坡卡坡。
看到儿子“求知”的路途过于艰辛,唐先生(Dung的父亲)在学校附近搭起了一个小帐篷,让Dung暂时住在那里,省去了他往返的麻烦。对于一个12-13岁的正常孩子来说,远离家乡独立生活已经非常困难,更何况是像Dung这样的残疾孩子。从做饭、洗漱、学习到个人卫生,他都得自己照顾。这个残疾男孩深知自己所遭受的困难和不利,因此始终努力学习。Dung的学习成绩丝毫不逊于其他同学,在九年的求学生涯中,他一直荣获三好学生的称号。
Dung 各科成绩都不错,但他最热爱的是数学和物理。尤其是在物理课上,Dung 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每一堂课,认真地照着每一张电路图操作。从那时起,他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事电子维修——民用电力,因为这很适合他身患残疾的情况。
初中毕业后,由于路途遥远(距离城镇约50公里)且家境困难,Dung不得不放弃了上高中的梦想。幸运的是,他接受了矫形手术。手术后,Dung弯曲的双腿被矫正,并装上了两根金属杆。在一根木拐杖的支撑下,他终于能够站立,告别了多年来双手双脚行走的痛苦。
站起来后,Dung 变得更加自信,他让父母去荣市学一门手艺,以便以后可以自食其力。父子俩收拾行囊,前往荣市寻找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学习一门手艺的费用非常昂贵,他们不得不一路奔波到杜良县,报考职业指导培训中心。六个月的课程结束后,Dung 回到家乡,在一家电子产品维修店工作,学习更多技能。信心满满后,他决定借钱买工具,租个小摊,开一家自己的维修店。至今,经过两年的努力,Dung 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品牌”。每当当地居民的电视机、电风扇、电饭煲或手机坏了,他们都会来他的小摊。Dung 的收入越来越好,他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出行更加方便。Dung 还攒钱买了一些木材,准备以后自己盖房子。
这位残疾人的爱情故事也令许多人钦佩。通过朋友,Dung认识了来自安化乡居村的姑娘Lo Thi Thuy。Dung通过短信和电话,决定去她家。Thuy的家在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要去那里必须爬一段陡坡。Dung一步步尝试找到与爱人见面的路。另一个更大的挑战是女孩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凭借勇气和爱的力量,这对年轻的夫妇最终说服了Thuy的父母和亲戚。
2012年初,一场婚礼在安化乡和安胜乡两村轰动一时。新娘刚满18岁,健康美丽,与一位拄着木拐杖的残疾人士一起行走。大家都祝福这对小夫妻幸福美满。如今,Dung和妻子的第一个女儿已经9个月大,取名为Lo Thi Thao Dan。更值得一提的是,Thuy的父母对这个女婿疼爱有加。Dung每天依然辛勤地在每条电路上劳作以维持生计,而因为孩子还小,Thuy只能帮丈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那个坐落在48C国道旁的小亭子,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临别时,罗文勇说:“不久的将来,我计划尝试盖一栋房子,这样我的妻儿们生活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因为房子又小又乱,我太爱我的妻儿们了,亲爱的!”罗文勇凭借灵巧的双手和用残疾的双腿重新站立的意志,已经并将继续实现他的人生目标!
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