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阮国公 - 杰出将军和部长
阮熙太傅曾为官37年,从1460年到1497年,先后侍奉四位黎王(黎太祖、黎太宗、黎仁宗和黎圣宗)。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军,也是一位杰出的官员。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990年,文化体育旅游部颁布决定,将位于宜禄县宜合乡的阮熙庙列为国家级历史遗迹。每年农历1月29日至2月1日,阮熙庙会都会举行,这是义安省纪念阮熙功绩的重大节日之一。
(Baonghean)-阮熙太傅曾为官37年,从1460年到1497年,先后侍奉四位黎王(黎太祖、黎太宗、黎仁宗和黎圣宗)。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军,也是一位杰出的官员。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990年,文化体育旅游部颁布决定,将位于宜禄县宜合乡的阮熙庙列为国家级历史遗迹。每年农历1月29日至2月1日,阮熙庙会都会举行,这是义安省纪念阮熙功绩的重大节日之一。
阮熙于丁酉年(1397年)出生于赞福县上舍村(今宜禄县宜合乡)。阮熙的父亲是阮慧,母亲是武氏哈。他们育有两个儿子:哥哥是阮边,弟弟是阮熙。
阮熙九岁时父母双亡,不得不背井离乡,跟随哥哥前往清化省蓝山。当时,明朝军队正入侵。1416年,黎利率领18名战友,在龙脊誓师,奋起抵抗外敌。阮边、阮熙兄弟二人均在场。戊戌年(1418年),蓝山起义旗高高飘扬,阮边、阮熙兄弟二人正式成为起义军。这一年,阮熙21岁,与兄弟和战友们在楚河上游的乐水、芒泰、美美等战役中,初建功业。黎利钦点他指挥这些至关重要的战役。尤其是支棱之战后,昌江大获全胜,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明朝殖民统治,国家彻底解放。1428年,平定黎利王登基,年号顺天。阮熙成为当时的开国功臣之一,被国王封为“隆和上祥君,水忠报政功臣”,并赐黎姓,称为黎熙。
2012 年阮溪庙节。
阮熙在黎朝时期,身兼数职,为建设国家、巩固黎朝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黎朝动乱时期(1459年),阮熙密谋佯装失明剿灭叛军,强忍怒火,将幼子踩死,以消除叛军的疑虑,立下大功,拥立黎嗣清(又名黎圣宗)为帝(先称光顺,后改称弘德)。黎朝从此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被史书誉为我国封建制度中最完整的王朝。
阮熙从1460年到1497年,连续37年为黎四朝效力,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将领,而且还是当时处理内政外交的杰出政治家。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很少有一个臣民像他这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受到国王的尊重和照顾。黎圣宗还亲自为阮熙写了一道诏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敬意:“……观阮熙,风度端庄,品格高强。开国时辅佐高黄,百战百胜。守城时辅佐先知,一心救敌。出入文武将职,前后始终忠臣忠子。为人处世,清正廉洁,如玉无瑕,从不张扬。朝中面容严肃,威风凛凛,犹如新出鞘的宝剑。群臣无不敬佩他的风采。四海皆仰慕他的威名……”
武丁元年(1465年)十月三十日,阮熙皇帝驾崩,享年六十九岁。国王闻讯后,三天不朝,悲叹道:“自建国以来,无人能与你同在。” 他的灵柩被安放在京天宫。葬礼前,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举行国葬仪式。之后,他的灵柩被运回故乡上舍安葬。国王追授他为国宫太傅,即水一武。后世历代国王都授予他“上上同宗”的最高爵位。
阮熙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在生前被授予各种重要爵位,即使在他去世后,其功绩依然熠熠生辉。阮熙去世两年后,国王下令按照国内外制度修建阮熙祠,并命状元阮直撰写碑文,镌刻在碑上。20世纪20年代,阮熙祠在族长、文学院学士阮辉昆的主持下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修复。目前,这里是乂安省最宏伟的遗址,1990年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每年农历正月三十日、二月初一、二日,为纪念民族杰出人物阮熙公国公而举行的庆典活动,已升格为乂安省的一项重要节日。1997年,值阮熙公诞辰600周年之际,乂安省与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中心配合举办了阮熙公国公纪念研讨会。2005年,越南国家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关于阮熙公国的纪录片《两次建国的国家》。2011年,乂安出版社和阮廷家族委员会第二次重印了《阮熙公世系及附录》一书。 2012年阮熙庙会之际,阮熙公父、阮熙公母及太傅阮熙公的陵墓得到了扩建和美化,扩建工程耗资超过20亿越南盾,资金来自阮熙公子孙和远近游客。
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