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恢复

October 4, 2013 09:16

(Baonghean)-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却给黄梅镇的居民留下了严重的后果。他们刚刚为成为镇上的公民而感到兴奋和高兴,现在却正努力站起来,战胜自然灾害。在年轻的镇政府的坚定决心下,在省内外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关注和鼓励下,黄梅镇的居民正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

如今,黄梅镇各乡镇的巷子里泥泞不堪,有些路段甚至没过膝盖,不得不下车步行。从早上到中午,住在琼庄乡5村的黎公珠夫妇还没把屋里和院子里的泥巴擦干净。洪水把成吨的碎石、泥浆和灰尘冲进了房子,但最让人心疼的或许是那堆刚收割下来的稻米,浸湿了,发霉了,没地方晾晒。今年刚从贫困边缘脱贫的夫妇俩还没来得及高兴,洪水就卷走了一切。 “跟村里其他户人家比起来,我家的损失不算什么,但家里的处境很艰难,损失一头母猪、几只鸭子、一担稻米,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天灾人祸谁也说不准,现在我和妻子还要努力养活孩子呢。”朱先生难过地吐露心声。

看着横跨黄梅河的浮桥只剩下一堆木桩和几块木板,琼庄乡4、5、6……村的学生们感到难过。多年来,他们每天要走这座浮桥才能到黄梅中学。“虽然这座桥是临时的,但它能让我们更快地到达学校,不用绕来绕去,省去很多时间。我希望政府能在这里投资修建一座新的、坚固的桥,让我们上学时少一些危险和艰辛。”——黄梅中学12B3班的黎氏云(Le Thi Van)说道。

趁着天气晴朗,家家户户都忙着把毯子、被褥和米都拿出来晒。院子里堆满了东西,全都湿透了。梅兴坊盛美路的阮伯义先生刚把发霉的米倒到家门前的小巷里晒干,就解释道:“突然下水,家里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桌子、椅子、床、柜子都坏了。我们家就剩这么多米吃,都发霉了。晒干后,估计要磨成糠喂猪了。这几天,我们全家都忙得筋疲力尽,但还没完工。”

团结人民、各机关、各组织,从青年联盟、妇女联盟到警察、民兵……大家都热情高涨,斗志昂扬。从清晨开始,委员会和琼狄坊警察局的干部职工就蜂拥而至,进行清扫和清洁工作。琼狄坊警察局长范玉英少校说:“这里地势低洼,洪水来袭时,整个办公室都被水淹没了。为了不影响工作,大家都不得不参与清洁。泥土太多了,我们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还没完工。” 连日来,这位坊警察局长一直在抗洪救灾、疏散群众、克服灾后损失,他的双眼阴沉而疲惫。但他的语气和笑容,依然流露出一位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军人的坚强和责任。

Gia đình ông Nguyễn Bá Nghĩa (phường Mai Hùng) phơi lúa bị ngấm nước lũ.
阮伯义先生的家人(梅兴坊)正在晒干浸泡在洪水中的稻米。

指挥灾后重建工作,评估灾后影响,再到各机关、学校、受援代表团视察检查设备……连日来,琼芳坊党委书记阮文光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水滚滚,火烧火燎,就算累,也要拼命,能怎么办?琼棣坊是此次洪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后重建和救灾工作也极其繁重紧迫。”截至目前,琼棣坊已损失60公顷虾田、45公顷淡水鱼田,7艘船只沉没,数百公顷树叶和农作物受损,约8000只家禽死亡漂流。此外,隆城旅游服务区两处防止海水倒灌的堤坝和新东区堤坝均已溃坝。为支援琼狄坊,从清晨起,义安省红十字会、省内各机关、部门、支部向各街坊、各户送去了数千箱方便面、饮用水、消毒剂等物资。

十号风暴消散后,从10月2日下午到3日上午,琼吕县全体渔民都准备好冰块、油料、淡水、食物等必需品,准备再次出海。根据许多渔民的经验,当风暴消散、海平面上升时,许多鱼群向岸边游去,这是捕鱼的好时机。整个琼吕县有1130艘20船模以上的渔船和约300辆20船模以下的汽车,集中在Lach Quen和Lach Thoi两个渔港。从10月2日下午开始,琼义、Tien Thuy、琼龙、Son Hai等沿海乡的渔民把渔船开到码头,准备当晚出海捕鱼。


水娥

已近中午,黄梅镇人民委员会总部的工作气氛依然紧张,大家手忙脚乱。救援队陆续赶来,一辆辆装满方便面和饮用水的卡车,直奔琼庄、琼天、琼狄、琼莲……各乡镇。镇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防风防洪委员会主任黎思建同志,已经连续几天彻夜难眠,操心着防洪救灾工作,为人民送去救援物资。黎思建同志表示:“近期洪灾给黄梅市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黄梅市党委、市人民委员会正与省内外各机关、部门、分支机构一道,全力以赴克服灾害影响,尽快稳定人民生活。方便面、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正在及时送达灾区,确保人民不挨饿、不渴。”

洪水已过,黄梅镇人民遭受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难以估量。因此,在极度艰难困苦、灾难频发之际,北义安省洪灾地区的人民需要全国各地各机构、工会、个人和组织的援助。我们祖先留下的“饥一粮抵得饱一袋”这句谚语,在此时此刻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更富有人性。

文章及照片:Trieu Du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