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贸易压价”这一说法是否还要继续沿用?

September 24, 2013 15:56

(Baonghean)-偶尔,当农产品出现滞销、消费困难、收购困难、交易困难的时候,为了追根溯源,我们会看到“私商压价”的说法出现在报刊、广播、各种会议上。大米、甘蔗、咖啡、西瓜、龙眼、荔枝、柑橘,猪、鸡、鹅、鸭……卖不出去,都是因为“私商压价”?这个“私商”的势力太大了!谁想压价,他就压价?这样的说辞和文字,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市场已经失去了“愿买愿卖”的原则?

“私营商贩”两个词出现在补贴时期。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商业的任务是凭票分配商品,分配功能掩盖了交易和贸易功能。当时的社会主义商业有国营商铺和贸易合作社两种类型。此外,凡是到处做买卖的人都被称为“私营商贩”。这两种经营形式是社会主义商业经济活动两种方式的典型体现。同时,它们也是两种所有制形式——国有商业所有制和集体商业经济所有制。当时,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概念是社会主义经济仅有的两种经济形式。因此,在商业领域,除国营商铺和合作社商铺之外的贸易活动,都属于非法的私营贸易活动,需要予以打击和制止。我们一定还记得并熟悉剧作家阮忠风的戏剧《当队友不在时》中歌曲《怒而有情》的旋律:

你走错路了,我无法忍受。

兄弟,你别生气。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跟妈妈商量了这件事。

决心阻止他回到 Luong……

剧中“逆流而上”的那个人,就是被妻子拦着“逆流而上”买一车绿茶运回演洲路口卖的丈夫!没错,在那个年代,私商被认为是不好的事情。于是,“私商”这个词后面,人们立刻就加了一个表示不好的动词,那就是“哄抬物价”!“私商哄抬物价”这个说法,就是在那个时代、那个语境下诞生的,它带着一种令人作呕、不近人情的意味!诚然,现实生活中的“私商”买卖确实经常讨价还价,但这就是谈判的艺术,就是为了商定价格。市场永远按照“愿买愿卖”的原则运行。商品的价格体现着“供求”关系的规律,没有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价格给市场。因此,“私商哄抬物价”这种说法,带有一种主观性和强加性。

如今,社会对经济问题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经济是多元成分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企业家经济、外商企业经济……私营商业在国家总体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形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需要改变,以适应现实。“私营商贩”两个词是否属于过去,其含义是否与今天的现实相差太远?当我们理解市场价格是“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体现时,“私营商贩压价”这一说法,确实是一个内容空洞、显然非常不科学的命题!如今,咨询公司、经纪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总的来说,私营企业日益壮大。这股经济力量为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除了需要重新评估私营商业经济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之外,我们,包括记者,是否应该互相提醒,在文章中使用“私营贸易商压低价格”这一短语时要更加谨慎?

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