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缅怀胡伯伯
(Baonghean)-我们从美丽的老挝出发,跨越湄公河,来到了Ban May所在的那空拍侬府,聆听胡伯伯的故事,参观胡伯伯的故居,重温泰国土地上Sen村和Tru村的景象……
那空拍侬府是泰国东北部的一个府,与邻国老挝的他曲镇接壤。
梅村胡伯伯遗迹区内模拟胡伯伯森村的景象。
今年已年过八旬的黄文福先生是那空拍侬府越南人社群中颇具声望的人物之一。他说道:“第一批越南人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就选择了这片树木茂密的土地居住,因为他们害怕被地方政府赶走。这片土地被越南人称为‘班纳乔克’(Ban Na Chooc,意为“豺狼之地”),因为最初这里森林茂密,荒野荒野,狼群众多。在越南人民勤劳的双手下,这片土地逐渐焕发生机,成为那空拍侬府越南人社群最重要的居住区,成为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干部到暹罗工作的地方。”
1928年7月,化名陶进的阮爱国领袖来到那空拍侬。陶进建议村民将“那珠村”改名为“梅村”,意为“新村”,标志着越南人建立的村庄焕然一新。起初,陶进动员村里的一些年轻人砍柴烧砖,建造了一座高脚屋,供来自乡村的革命干部居住、学习和住宿。他称之为“合作社”。房子面朝农一湖;在屋前,陶进种植了一棵杨桃树、两棵椰子树和一丛芙蓉花……
当时,暹罗的越南人对陶进了解不多,只觉得他平易近人,事事都关心民情。每天下班后,陶进都会和其他年轻人一起踢足球,教人们种水稻、种土豆,攒钱准备回国支援革命。他告诫海外越南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要时刻心系祖国。
后来,革命成功后,梅村的人们才知道,陶进先生其实就是胡志明的领袖。从那时起,每个人都珍视并尊重胡伯伯在梅村生活期间留下的每一个与他相关的小纪念品。在梅村生活期间,胡伯伯引导人们学习泰语,了解邻国的风俗习惯,同时也告诫他们要保留越南语和越南习俗,因为他是越南人。
目前,梅村胡伯伯的故居保存得相当完好,人们还保留着胡伯伯曾经使用过的熟悉物品,例如帽子、橡胶凉鞋、木床、米仓、炉灶、渔篓等等。这栋房子是当地政府和社区分配给阮忠孝先生家人的,用于保存、保护和接待宾客,并讲述胡伯伯的故事。在阮忠孝去世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子孙后代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偶尔,当乡下客人来访时,越南人会聚集到胡伯伯的家,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和国内的情况。对许多人来说,他们来这里只是为了听胡伯伯讲越南语,缓解思乡之情。每当谈起胡伯伯,梅村的人们都充满感动和感激。许多关于胡伯伯在暹罗活动的小故事也被梅村的人们保存下来,代代相传。
如今,在梅村,除了胡伯伯的棚屋外,还有越泰友谊村遗址和胡志明主席纪念堂。越南和泰国政府在这里共同建造了胡伯伯父辈故乡森村(金莲-南丹)的模型,以及与胡伯伯在泰国活动相关的物品。这些都是在泰国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越南人的熟悉之地。许多泰国人也来到这里,向胡伯伯的神龛虔诚地敬香。
那空拍侬府越南人协会主席陶仲利先生表示:“目前,这里的越南人社群约有2万人,仅梅村就有约300户。每年胡伯伯诞辰之际,那空拍侬府的越南人社群都会聚集在协会总部,敬香献花,向胡伯伯汇报,然后一起前往梅村参观棚屋、友谊村,以及参观胡伯伯遗迹区内的森村、黄柱村的模拟村落。” 陶仲利先生坦言:“虽然远离故土,但胡伯伯的形象、越南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每个旅泰越南人的心中。梅村是每个在泰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越南人学习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理想场所。”
文章和照片:Nguyen Kh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