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棕榈树
(Baonghean)-说到越北村落,我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诗:“山腰蜿蜒曲折,梯田茅草屋林立……”读着这首诗,闭上眼睛,我的思绪突然浮现在我村落的居住空间。沿着山腰,蜿蜒的小路,散落着几十间茅草屋,半山腰的棕榈树。这就是传统高原村落最常见的写照,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在梯田上种植水稻。
后来,随着学习和旅行的增多,我了解到,由于拥有相同的古老根源,义安省的泰国人的生活也与此相同;他们住着用草或藤叶搭建的棚屋,但最常见的屋顶是棕榈叶。后来才有了瓦片棚屋。棕榈树不仅生长在森林里,也在每个村庄里都有,它们被种植在房屋附近的花园里,在森林里则形成了棕榈山。北部地区“棕榈林”和棕榈山的景象在义安省西部也很常见。
高地村落里,每家毗邻房屋的花园通常都会在篱笆周围种植槟榔树,房屋周围则种植柚子树和菠萝蜜树,既能提供果实,又能遮荫。花园里还会种植棕榈树,这样当家里的孩子搬出去时,就不用跑到森林里去找了。
![]() |
孔强 (Con Cuong) 的茅草屋顶。 |
以前我们村里茅草屋比瓦房多,有瓦房的才算有钱。住茅草屋的人都安慰自己:夏天茅草屋比瓦房凉快。自从爷爷让父亲单独住下来后,父亲就有了自己的茅草屋。小茅草屋建在高高的山坡上,终年刮风。地板很矮,只比大人的头高一点。我最喜欢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不是爬楼梯,而是挂在柱子上。有时我们甚至会从拱门爬过去,跳到地上,咯咯地笑。我在那栋房子里住了20年,不知道多少次要重新盖茅草屋顶。我还记得,每次爬上去补屋顶,我都会发现以前攒下来的、藏在茅草屋顶里用来买糖的零钱,然后就完全忘了!
春末夏初,森林里的麻雀会飞回棕榈树的屋顶筑巢。它们擅长在屋顶上寻找隐蔽的地方,也懂得防范那些来找鸟巢的孩子。只有当这些小鸟学会飞翔时,孩子们才会意识到它们在屋顶上的存在。它们可以在树枝间跳跃,在花园里高声鸣叫。
近十年来,村里受益于政府的“淘汰茅草屋”政策,茅草屋逐渐消失。村里人人都在争取支持“淘汰”茅草屋。如今,村里新瓦遍地,一片光明。只有少数几户新分户的村民还住在茅草屋里。他们说,在准备木料盖房的同时,也在等待政府的援助,所以暂时住在茅草屋里。
如今,村里又多了一对新婚夫妇,各自分居。父母、亲戚、村民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每家从菜园里拿出几片棕榈叶,砍几棵竹子,帮着家里搭起一座小小的吊脚楼。
主人天真地邀请道:“来跟我一起庆祝新房吧,你们才搬出来,还很穷!”我突然想起我们乡亲的一句话:屋檐下不过是遮荫,重要的是村情犹存。主人举杯感谢乡亲们的帮助,说道:“我也要努力像乡亲们一样盖一座瓦房!”
坚固的房屋是村民们“安顿下来”并规划“谋生”的必需品。但对我来说,茅草屋顶却是一段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
文章及照片:Ha Phu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