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合镇——30年的形成和发展

November 8, 2013 14:52

(Baonghean)- 1983年11月9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部长会议颁布第128号决定 - QD/HDBT,在划拨周光乡600公顷土地的基础上,设立归合镇。归合镇成立30年来,全镇干部群众本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将归合镇建设成为全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Một góc Thị trấn Quỳ Hợp.
归合镇的一角。

里程碑

1960年以前,归合镇土地荒芜,只有来自周定乡东福村和琰村的少数人来此耕种。他们开垦土地,搭建棚屋守护庄稼,最终形成了一个只有几间屋顶的小村庄,名为那仑村(位于现归合县人民委员会总部后面)。

1961年,省动员来自宜禄县、兴原县、清章县、琼琉县等低地地区的500名青年团员,组成青年志愿军来到归合县建设新经济区。1963年,归合林业成立,松孝林业公司动员工人。1964年7月,一批旅居泰国的爱国越南侨胞响应省的号召,回国建设家园,在归合镇地区定居……此时,归合镇地区的居住区才刚刚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此谋生的人越来越多,百货商店、餐馆、食品店、粮食店……纷纷建立起来。

1983年初,县领导认识到这里具有战略意义,适合建设县级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于是召开会议,颁布了成立归合镇的决议。1983年11月9日,部长会议颁布了第128号决定(QD/HDBT),决定从周光乡划出600公顷土地,成立归合镇。当时,归合镇只有两个农业生产队,分为6个村,共有169户,977人。

克服重重困难,归合镇至今已拥有自然土地面积737公顷,2924户家庭,分为20个街区,人口12452人,67个国家机关和中央至地方各级企业设在辖区内。全镇约三分之一居民从事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其余三分之二为在职或退休公务员。20个街区均设有宽敞的文化活动场所;98%的市内、街区间和街区内道路已铺设沥青和混凝土。街区党支部已动用内部资金23亿越盾以上,用于投资街区管理的各项工程建设。

进入革新时期,在县委、县人委会及县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指导下,归合镇不断巩固发展。截至目前,年均经济增长率达16.5%。2012年,人均收入达1950万越南盾;新标准下的贫困率下降至7.14%。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通往归合镇的道路上,有一座名为“通郭”的白石手工艺村,这里每天都在忙着制作石砖和精美的石雕艺术品。这里的石材加工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外。

目前,全镇在国立大学和学院就读的子女数量不断增加,其中许多人成为了工程师、医生、军官、大学讲师……全镇高度重视群众健康。镇卫生院被评为文明单位。国防安全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秩序得到保障。党的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组织三个方面。近年来,政府、战线和组织连续被上级评为优秀单位,部分组织荣获中央嘉奖。党委连续多年荣获廉洁自强模范称号。

典型群体

2013年,归合镇党委和群众被省委表彰为开展“学习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的典型集体。为了获得这一荣誉,在3号指示发布后,归合镇党委将学习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的内容纳入落实镇党委第八次代表大会决议的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计划。自此,各单位、组织和工会将学习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与地方竞赛运动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县祖国阵线、老战士协会、妇女协会、农民协会、红十字会、青年联盟等组织群众、党员和青年向扶贫基金捐款,用于慈善活动,每年捐款高达数亿越南盾……

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中,100%的党支部和组织都报名参加了学习活动,报名内容丰富多样,例如:竞相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按时足额缴纳国家税款,积极打击社会丑恶现象和吸毒,建设稳定发展的居民区文化生活……一些党支部报名创建并复制“文明街区巷”;政府配合阵线和组织动员群众捐款,投资修建街区内和街区间的水泥路、排水沟、迎宾门、街区大厅和街区照明系统。学校党支部动员教师和家长捐献工作日和资金,修建操场和教室,使学校更加宽敞整洁。通过参加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街区、村和学校的建设工程总投资额已超过17亿越南盾……

成为城市亮点

许多人在被问及此事时,都对归合镇的显著变化感到自豪,并祝愿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能够更加蓬勃发展,成为义安省西县的又一亮点。归合镇一区66岁的黄克力先生在当地颇有声望,他说:“归合镇取得的成就非常显著。但全镇人民都希望这里能早日成为模范城区。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愿望。但要做到这一点,镇党委和镇政府必须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建设一个有凝聚力、有凝聚力的政治体系,团结全镇人民,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镇人民的力量……”

归合镇党委书记陈一明强调:在县委、人民委员会、县级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提出的任务和解决方案,3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将成为该镇满怀信心地走向新价值的基础和重要动力……人民的期望也是归合镇党委、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

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