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 Van Hoang教授:对Phu Quy land的贡献

August 26, 2013 18:06

(Baonghean)-2013年6月24日,吴文黄教授逝世,享年94岁。他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特别是越南咖啡和橡胶工业的发展。

他于1944年毕业于印度支那农学院,1945年投身革命,并伴随民族的两次漫长抗战直至祖国统一。富安是他的出生地,但他生命中超过一半的青春岁月和才智都与西义安省联系在一起。在富贵富贵这片肥沃的红色玄武岩土地上,他在农业科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6年,吴文黄作为农业部官员,受政府委托接管逃亡法国人的种植园,并成立了富贵国营农场,这是后来数​​十家国营农场的前身。当时,该农场的任务是整理、管理、恢复和开发废弃的咖啡园。

他在越南曾一度在从顺化撤离的四区农业学院(原四区农业学院)任教,该学院位于安心山同孝农场。他还在河静省银条河左岸的银条国家种植园工作了四年,担任园长。银条国家种植园是法国人于1910年建立的一个古老种植园。

为响应咖啡产业发展需求,他回到富贵县,在西孝农场建设初期担任副园长。当时北方正进入恢复发展时期,他意识到富贵县需要一个机构来研究和应用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代表团来访之际,他提出了建立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想法,并得到了专家们的支持。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国家只允许建立西孝热带植物实验站,他被任命为首任站长。在这里,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远见,提出了许多多年生植物的研究项目,不仅包括咖啡和橡胶,还包括油棕、果树、胡椒、香蕉等许多其他热带植物。

关于咖啡树,据《印度支那农业经济学》作者伊夫·亨利介绍,咖啡树最早传入我国是在广平、广治两省。以此为基地,吴文黄教授在建立西孝站后立即前往广平布泽县森邦教堂寻找废弃的野生阿拉比卡咖啡树,收集起来作为他所领导的阿拉比卡咖啡品种改良研究课题的材料。就这样,1960-1961年,他带领西孝站的技术人员走遍了仙生、奈生(富贵县)、武荣、河淑(新祺县)、福都(清化县)、根、友远(宁平县)、齐讷(河南省)直至宣光、富寿……等地的旧咖啡园,北方的阿拉比卡咖啡基因源也从那里开始。

接下来是对1911年法国人引进试种的橡胶树进行调查,这些橡胶树分布在如今的新界边会(Ben Hoi)的东姑(Dong Cu)地区。到1961年,这里只剩下大约十棵树。关于橡胶树,吴文黄教授表示,尽管义安的生态条件不如东南地区,但橡胶种植潜力巨大,不仅在义安,在中北部地区也同样如此。他曾说过:“除了省内西北部地区,从清章县西南部,经河静省的银坡河和银透河,与广平省的珠勒河和东勒河相连,与广治省和承天省的半山区接壤,可以说,没有比橡胶树更有价值、更可持续的作物了。”

吴文黄教授根据富贵县残存树木信息,结合清化省琼立至海清沿海山区种植的古树,组织考察团进行了考察。结果,在富贵县发现了大量古树,在汝州山脉的砂岩山上也发现了残存的古树。由此,在义安省开展古树发展项目的想法应运而生,并呈交给了陈友德副总理。之后,陈友德副总理向省政府提议,建立琼州和琼琉特种树木站,同样以古树为起点。

他解释说,由于砂岩母岩上形成了贫瘠的土地,因此种植油树将填补清义静中部地区贫瘠土地的空缺。他表示,义安省人民完全有条件自给自足,用油树这种很容易种植的树种榨取食用油。由于对油树的热爱,当他回到橡胶研究所工作时,仍然希望开发这种树种,特别是在与阮公圣部长和农业推广部一起考察了广治省锦螺县的油树原区之后。他开始起草越南油树发展计划,收集国内遗传资源并从中国引进品种。同时,他很高兴看到 VTV3 报道义安省已开始种植 1.5 万公顷油树的计划。

在四区枪林弹雨肆虐的岁月里,生活虽然艰辛,但无论是在西孝实验站的疏散地,还是在琼州干涸溪流旁的竹屋下,吴文黄教授每天夜里都依然在书桌前,在油灯下,勤奋地钻研科研课题,为国家统一制定计划。许多后来成为教授、理学博士、总经理、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的干部,都铭记着恩师吴文黄教授的教诲。吴文黄教授还曾担任过一届乂安省人民议会代表。

晚年,他与家人住在同奈省隆庆县水浒乡,但仍希望有机会回到北方,参观富贵县的红色玄武岩土地,到义安省的新橡胶区,亲眼见证第二故乡的变化,在那里他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


黎廷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