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率:因“形式主义”而不切实际

November 20, 2013 19:12

学生毕业就业率统计是教育培训部要求学校在网站上公布的“三公”内容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经过教育培训部几年的督促,上述内容至今仍未得到学校认真落实,未能成为评估大学培养质量的依据。

松散耦合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难题。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3年间,共有近40万名专科院校学生和约50万名大学生从培训系统毕业,其中正规培训约占65%。截至2012年底,在98.4万失业人员总数中,拥有大学学历的5.54万人(占5.6%),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1.11万人(占11.3%)。面对这一现状,教育培训部长范武仑表示,重要原因是大学培训机构与劳动力市场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及时掌握人力资源需求。学生报名入学、选择专业和培训学校等均由学生自行决定,而缺乏人力资源预测、劳动力市场信息等。

Sinh viên đăng ký tìm việc tại một hội chợ việc làm. Ảnh: Hải Anh
学生在招聘会上报名求职。图片:Hai Anh

为部分弥补双方信息不对称,自2009年起,教育培训部要求各学校公布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并在学校网站“三公开”(公开承诺培训质量、培训资源、财务收支)栏目发布。部分学校已落实该规定,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河内工业大学称,该校约25%的学生毕业后立即就业,6个月后这一比例上升至80%。河内交通大学的数据显示,该校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普遍超过90%。胡志明市法学院公布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高达94.4%。在已就业的学生中,毕业后立即就业率为85.2%,毕业后3至6个月内就业的学生占14.2%。

然而,除了详细的数字之外,信息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例如“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然而,在许多大学教育体系中,这却是一项重要的标准。在许多国家,大学排名是基于毕业生就业率,其中包含有关工作、薪资、公司等信息……数据会在每个学年或每年定期更新。

填补信息空白

在解释信息缺失的原因时,学校领导均表示,组织信息收集工作非常困难。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在领取毕业证时留下地址、电话和邮箱地址,以便保持联系。然而,双方的联系仍然非常松散。交通大学的一位代表表示,目前这项任务已落实到各个学院,学院负责收集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学校每年仍会收到学院的汇报。该人士也坦言,由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通常依赖于少数核心学生——主要是往届班干部——的联系,因此很难避免许多学院“为了收集信息而收集信息”的情况。更何况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地址和电话号码往往不稳定,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可靠性不高。

河内国立师范大学是少数几所较为深入开展上述工作的学校之一。该校考试与教育质量保障中心主任阮功庆表示,学校自2008年起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就业形势统计与研究,涵盖就业岗位、薪资水平、毕业后就业时间等信息。调查共进行两次,分别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和毕业后一至两年进行。2012年,学校发放了1692份调查问卷,14.9%的受访者没有回复。总体来看,几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每年有1500至2000名毕业生,但只有约35%的学生回复了调查问卷。

上述因素导致学校的调查数据往往比实际情况或与国家管理机构的就业统计数据相比乐观得多。这是因为学校的统计数据难以覆盖全部毕业生,而参与调查的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人数远远低于找到工作的学生人数。此外,统计找到工作的学生人数似乎意味着失业学生人数,因此大多数学校不愿详细统计。此外,统计工作并不简单,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河内国立师范大学阮功庆先生表示,调查、统计和信息发布需要大量成本,每年高达1亿越南盾。

为了解决总体失业问题,特别是就业统计数据问题,政府已指示制定一项综合项目,以解决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长范武仑也提出了六项解决方案,强调在教育机构颁布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条例,组织就业调查,并预测人力资源需求。迄今为止,已有150所高校设立了就业咨询中心。从根本上讲,统计数据不仅仅是提供数据,还与促进培训质量提升的许多其他环节息息相关,因此,未来需要制定并认真落实解决方案。

据HNM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