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竹笋

January 13, 2014 16:42

(Baonghean)-如今,竹笋季已渐渐结束,许多人都已外出打工。但勤劳的当地人,不顾严寒,仍然三五成群地深入森林采摘竹笋。

村民们像低地人一样出去“捡”柴火或“拔”草,也出去采竹笋。连日寒冷,他们无法前往森林,手脚发痒。今天天气不太晴朗,禄文行先生在西村(周溪乡-昆强村)四处寻找采竹笋的人。几个月前,他不用这么辛苦,因为孙辈们都待在家里。傍晚,他让女儿慧去叫孙辈们,大家聚在他家,商量着“采竹”的事。

Ngày nắng, các bờ đá ven suối được bà con chọn làm “sân” phơi măng. Ảnh: Hồ Phương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当地人会把溪边的岩石岸边当作晾晒竹笋的“院子”。图片:Ho Phuong

采竹笋通常需要10天到1周的时间。通常,村民们会组成五到七个家庭的小组,每个家庭由父母和最大的孩子组成……首先,他们要商定去哪片竹林,然后分工合作,精心准备:锅碗瓢盆、大米、鱼露、胃药、感冒药、采笋工具……然后大家回家,准备好糯米饭当早餐,为第一天的采竹工作好准备食材。

鸡鸣未至,慧母女俩便忙着生火,忙着把糯米放入锅中,好让父女俩跟着队伍一起“去”采竹笋。天刚亮,村头那棵大树的树冠上便开始滴露,大家都聚集在地脚下。陆文行先生叮嘱大家用袜子包住手脚,御寒保暖,以免被水蛭叮咬。这次,队伍里没有年轻人,只有几对中年夫妇,只有16岁的陆氏慧,她被父亲派去扛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煮竹笋的大铝锅;其余的人则扛着装在大袋子里的沉甸甸的食物和工具……

时节已晚,长着竹笋的竹林已经很远很深了,去采竹笋的人往往要走上一天才能到达。Loc先生一行人的目标竹林是位于Pu Mat缓冲区的Pu Can。他们必须快速行走,在天完全黑之前到达,然后砍竹子、刷灌木,搭建帐篷过夜。搭建帐篷的地方选择在一条水流顺畅的小溪边,这样采摘完竹笋后就可以煮熟晒干。在大家搭建帐篷、煮饭的时候,领队要趁机观察竹林哪个方向的竹笋最多;越往深处走,竹笋就越好,味道也越好。

采笋要选择比人高一些的竹笋。竹笋越矮,笋身越粗壮,味道也越好。采笋的人砍完笋后,就用刀当场剥去外皮,然后装进篮子里。篮子装满后,就把笋带回棚屋,让别人把笋放进锅里煮。煮熟后,把笋掰开,用力压干水分,装进袋子里,等待买家上门。进屋时,他们会告诉屋里的人路线和目的地,然后一路做记号;竹笋贩子会按照指示走。采到一定数量的竹笋后,就会有竹笋贩子进来收购。有时,因为在棚屋里发现了很多好竹笋,他们就会全家都搬进来,过几天,再派人把竹笋扛到竹笋贩子住的地方去卖。走得更远一些,等到天晴了,他们就把它们压实晒干,等竹笋采摘下来,他们再把它们扛回来……

竹笋适合加工成多种食品,因此很容易出售。采竹笋帮助许多家庭摆脱了贫困,有时甚至致富。在周溪,除了Xat村,Diem村、Bung村……也都热闹非凡地采竹笋。今年年底“去”采竹笋被认为是一个赚点外快,为春节做准备的机会。幸运的是,广播里播报了天气晴朗的天气,所以我们可以深入竹笋采摘,然后晾干。等竹笋季结束后,我们可以把竹笋装袋出售,卖个好价钱。“这就像是猪有了一件新衣服可以穿过春节一样。”——Loc Van Hanh先生高兴地说。

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