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 Cuong:人们搭建临时桥梁来赚钱
(Baonghean) - 在昆强县的甘林、陆达、蒙山等一些乡镇,目前有一些当地人在河流和溪流上搭建临时桥梁,向道路使用者收取费用。这些桥梁已经存在多年,问题是这些临时搭建的桥梁是否安全?“桥梁所有者”设定的费用是否合理?
(Baonghean) - 在昆强县的甘林、陆达、蒙山等一些乡镇,目前有一些当地人在河流和溪流上搭建临时桥梁,向道路使用者收取费用。这些桥梁已经存在多年,问题是这些临时搭建的桥梁是否安全?“桥梁所有者”设定的费用是否合理?
白山村是甘林乡最困难的村子之一,也是昆强乡最困难的村子。以前,要到这个只有73户人家的村子,必须趟过很深的西望河。每逢汛期,村子常常断水多日,学生们不得不待在家里。过了河之后,还要翻过另一座山才能进村。为了弄到米,村民们必须绕道到朗溪乡安化村,然后再乘渡轮穿过7A国道才能到集市。虽然路程是原来的两倍,但当盐和米用完时,很多人还是不得不花高价乘渡轮过兰河。
![]() |
南山村(Mon Son,Con Cuong)当地人为收钱而建造的临时桥梁。 |
自2013年底以来,白山村学生绕道去集市买米上学的情况有所改善。这要归功于郎文金(Lang Van Kim)一家出资修建的一座临时桥。这座桥名为桥,实则只是竖着几块木板,搭在外柱上,而外柱则是用竹篓搭成的,支在瓦砾堆里。据悉,这项“工程”的总投资为700万越南盾,全部由金先生家承担。桥建成后,这家人还设立了岗亭,向过往行人收取费用。骑摩托车进村的陌生人每人需缴纳1万越南盾,有时甚至高达1.5万越南盾。
白山村党支部书记魏泰玉说:“几年前,村民们调集物资,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便桥,但都被洪水冲走了。村民们灰心丧气,就没再继续建桥了。”金先生家的便桥通车后,每户人家都拿出10万越南盾,免去了修桥费。按全村户数计算,向村民收取的费用刚好够他们家修桥的投资,但金先生还是向过往的过路人收钱。他解释说,这是“养桥费”,修桥的人家要负责更换损坏的木板。据魏泰玉介绍,公社政府允许修桥人向过路人收钱,但具体收多少钱并没有规定。
从安城村到陆山村(陆多村)的路上,还有一座建了六七年的便桥。这座桥是用粗糙的木板横跨桥身,只有一米多宽,没有护栏,是住在安城村的梁春川先生家修建的。多年来,梁春川的夫人一直坐在瞭望塔上向过往行人收钱。这座收费桥从修建的第一天起,就多次被洪水冲毁。梁春川一家重建了这座桥很多次,仅2013年就重建了4次。瞭望塔旁边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列出了不同群体的收费标准。摩托车司机:每人5000越南盾,途经此地的个别村庄的教师每月需支付4万越南盾。学生可自由出行。当然,这也是桥梁建设者自己设定的价格。
连接太山村和孟山乡南山村的江河便桥也已存在多年。每年九、十月的大洪水过后,这座竹桥就会被冲毁。洪水退去后,何文仑一家和南山村的其他几户人家会合力重建这座桥。这座桥上过往行人和摩托车的车辆很多。除了南山村,太和村和郎安村去乡镇也需要修桥。看来,这是为数不多的由民间修建、收费的便桥之一,由乡政府管理。孟山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颜氏河表示,乡政府只允许桥主向骑摩托车的游客收取每人不超过3000越南盾的费用。教师每月收费为每人2.5万越南盾。公社不向这些家庭征税,认为这是给建桥家庭创造就业机会。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南山村的护桥人员并没有遵守公社的规定,仍然收取每人往返5000越南盾的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通往古发村的江河吊桥已经竣工,距离南山村的便桥仅半公里左右。但南山村及江河对岸其他村庄的居民仍然需要使用便桥。当便桥被冲毁后,这里会重新形成渡口。人们无法使用吊桥的原因是,连接吊桥和南山村的道路尚未疏通。据蒙山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颜氏霞介绍,疏通道路的预算非常有限。在区人民议会会议上,公社人民委员会也要求投资者在雨季来临前疏通桥台至南山村的道路,以方便居民出行。然而,无论是公社政府还是民众,都只能等待上级的投资资金。
正是交通工程建设的艰难和预算的匮乏,才使得修建临时桥梁、向民众收费的“职业”得以存在。然而,没有人能确定这些临时桥梁是否安全通行?他们却还要向那些毫无标准的桥梁建设者支付费用?在等待桥梁更加坚固的同时,那些“依赖”临时桥梁的人们却还要支付桥梁建设者设定的费用,而政府却没有任何管理或监管。这种情况何时才能结束?
文章和照片: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