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先克服困难和艰辛”

December 21, 2013 20:58

(巴格安)-“一个忠于党和人民的警察,是可以直面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潘越福少校总是主动承担起义金拘留营(荣市)改造拘留工作中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

Thiếu tá Phan Việt Phúc.
潘越福少校。

潘越福少校(1977年出生)是荣市兴禄县茂东乡的一名警察,他出身于一个有着警察传统的家庭,因此从小,人民警察的形象就通过父母和挚爱姐姐的日常故事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从人民警察学院毕业后,潘越福参军入伍,于1996年至2003年在第六号拘留营担任狱警。

2003年,他被上级指派到宜金看守所工作。那里关押着一千多名囚犯,但只有15%的人被改造收押,其余的人都在候审。他和同事们把狱警的工作比作一只二手手表,每天孜孜不倦地重复着重复的日程安排。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主观或疏忽,因为一旦发生囚犯越狱、绝食、自残或泄露影响侦查讯问等事件,监狱长的责任非常重,压力很大。因此,就需要像他这样从事改造拘留工作的警察,懂得刚柔并济,既要刚毅又要温柔,要善于观察,要时刻保持警惕。如果只是在普通牢房担任监狱长,危险随时潜伏,而在重案牢房,危险就成倍增加了。往年,董事会都是轮流在这个牢房值班的警员,但过去3年,潘越福一直被安排在这里值班,因为他认为自己是这个职位的合适人选。

重罪牢房关押的是犯有重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这意味着,一旦进入重罪牢房,囚犯就注定会面临最高刑罚,因此他们大多情绪低落或叛逆,容易激动,甚至会反抗,试图越狱。来自河内同岳-慈廉县的邓廷雄就曾因非法贩卖和持有毒品罪被关押在这里。被捕后,邓廷雄知道自己将面临最高刑罚,因此情绪低落、心怀不满,多次试图自杀。

对象曾咬舌自尽,但凭借Phuc少校的机智,在等待医疗队到来期间成功为对象止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陪伴Hung,与其交谈,并给予鼓励。渐渐地,对象理解了自己,不再反抗,不再自残,并严格遵守营规。很多情况下,危险的囚犯会使用利器、锁链,甚至牢房里的物品来袭击狱警。有一次,他被一个对象用棍子袭击,头部受伤。

遇到这种情况,少校必须竭尽所能,运用专业手段安抚当事人,尤其要直接了解当事人的心理动态,以便与其交谈、对话,并进行改造。他坦言:“作为一名狱警,首先要熟练运用四知法:知当事人姓名、知其容貌、知其亲属、知其罪行,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管理对象的处理方法。例如,通过谈话和倾诉来减轻当事人的压力,或者通过分享、鼓励等方式,让当事人更有希望,更好地服刑,等待审判。”

每次遇到犯人,他都会问:“睡得好吗?”“还累吗?”……营造友善的氛围,取得犯人的信任与引导,哪怕只是迟来的忏悔。

潘越福少校始终牢记“践行胡伯伯对人民警察的六条教诲,忘我为国,服务人民,就是懂得面对一切艰难险阻”,这句箴言始终贯穿于他的思想、行动之中。这也是他坚持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和崇高理想的指导原则。

田纳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