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进口税:丰田将离开越南吗?

January 20, 2014 09:14

多年来,越南的配套产业,尤其是服务于汽车产业的配套产业一直停滞不前。越南梦想孵化器总经理细野京平先生向NCĐT分享了他对该产业发展战略的看法。

2018年,越南整车进口税将降至0%,丰田或将在未来几年内撤出越南。这已不再是猜测,而是丰田管理层确认的可能性。这得益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在越南,为了保护汽车行业,对从东盟地区进口的整车征收60%的关税。例如,一辆雷克萨斯的进口价约为20亿越南盾,税后售价为32亿越南盾。如果加上注册费和其他一些费用,最终售价可能高达40亿越南盾左右。

但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整车进口税将为0%。这一新税率将对越南国内汽车制造业产生重大冲击。原因在于,越南高价值汽车零部件的国内生产率非常低。越南能够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安全带、座椅、线束等简单的零配件。其余重要且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必须进口。虽然每个汽车制造商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国内生产率仅为20-30%左右。因此,当整车进口税为0%时,进口零配件并在越南组装的成本显然要高于从泰国或印尼进口整车。

低本地化率体现了汽车产业配套产业的薄弱。这也是越南许多产业的普遍现状。韩国三星电子在越南拥有一座现代化的智能手机工厂,这是该公司全球最大的工厂。预计2013年三星的出口额约为238亿美元,约占越南出口总额的15%。

然而,三星表示,几乎所有生产手机所需的设备和零部件都必须进口。越南工厂的主要功能是组装,以利用廉价劳动力。显然,越南目前的生产流程并没有创造太多的附加值。

因此,越南政府需要尽快提出促进配套产业发展的措施,其中首要的是扩大内需。

以越南摩托车市场为例。本田每年销售超过300万辆摩托车,其中超过75%的零部件在国内生产,这构成了一条近乎完整的价值链。与此同时,越南国内汽车市场规模仍然很小。2012年新车销量不足9万辆,仅为泰国汽车消费量的十五分之一。

主要原因在于越南发展政策缺乏连贯性。政府一方面想发展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又出台抑制消费需求的政策。例如,2012年,政府决定将汽车登记费提高近10倍。结果,国内汽车行业在当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销量下滑风暴。

诚然,越南目前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影响了汽车需求。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有时,短途旅行甚至需要一个小时,就像曼谷一样。然而,如果政府决心以长远的战略眼光采取行动,那么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并非不可能。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需要采取激励措施,在初期吸引一些大企业,从而形成拉动效应,带动其他企业加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对支持性产业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

以泰国为例,过去,泰国对多个行业实行了8年企业所得税豁免政策,以吸引投资。此外,泰国还实施了一系列其他政策,使泰国在2003年成为“亚洲底特律”。得益于此,泰国吸引了全球14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7家摩托车制造商以及2350家汽车和摩托车配套零部件制造商。201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本地化率已达到80%至90%。正确的发展战略、适时的调整和适当的发展水平,使泰国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并在全球汽车制造国中排名第九。

事实上,发展配套产业是所有新兴经济体共同面临的挑战。然而,对越南来说,由于时机因素,挑战更大。印尼和泰国几十年前就经历过这个阶段。当时,还没有像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这样的自由贸易机制。因此,这些国家建立的贸易保护政策,加上关税壁垒,扶持了国内零部件制造商的发展。

越南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未来几年,当东盟地区的关税壁垒消除后,越南的制造业将受到威胁,配套产业的机会也将进一步缩小。

在未来五年内发展配套产业,使其与泰国和印尼并驾齐驱并非易事。然而,为了保护拥有超过9000万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越南需要制定一项长期战略来支持配套产业,包括汽车配套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丰田退出越南的风险。

如果丰田退出越南,后果将十分严重。这不仅仅是失去长期以来的技术生产基础,还会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越南竞争地位和投资环境的负面形象。

与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缅甸)相比,越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因此发展配套产业的战略变得更加紧迫。缅甸正在大力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对越南构成了威胁。

越南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约为200美元,而缅甸则略低于100美元。目前,像耐克(美国)和优衣库(日本)这样的大型劳动密集型服装厂,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都在越南设有工厂。但这些制造商现在正考虑将工厂迁往缅甸,以利用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虽然这种转变并非立竿见影,但越南显然正在失去其在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为了应对这一威胁,越南需要制定一项长期战略,打造和发展配套产业,以留住外国投资者,并为经济带来高附加值。

据 nhipcaudau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