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改进分配制度
![]() |
人们在 CoopMart 超市购物。照片:光明 |
近期超市系统发现来历不明的蘑菇,令众多消费者感到震惊。超市,曾经被认为是消费者在劣质食品泛滥的风暴中最后的“救生圈”,如今似乎已不再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障。
消费“矩阵”
在超市遇到正在为家人准备晚餐的家庭主妇阮氏贤女士时,我们听到她分享道:“去超市买菜也是为了安心,但实际上,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有时蔬菜从市场买回来后,会洗干净,再装进漂亮的包装里,就像电视上那些来历不明的蘑菇一样。现在我们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脏’,什么是‘干净’了。”
这是当今大多数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客观地说,凭借严格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控制程序,超市系统仍然确保90%以上的食品对消费者来说是“干净的”。然而,这只是阴暗景象中的一抹亮色,因为河内只有约13%的食品,全国只有20%的食品是由超市系统供应的。与此同时,超过85%的人仍在传统市场购买食品……而那里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食品引发疾病的潜在风险。
河内超市协会主席武永富表示,要找到解决方案,必须认清问题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找到造成当前局面的根源。首先是生产体系规模小、分散。从品种到种苗,从肥料到饲料……一切都是自发的,缺乏投入和严格的控制。此外,还有锄头、犁、粉丝村、私人屠宰场……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生产经营的设施和技术水平的薄弱。“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体系,从制造商到零售商……一切都是碎片化的、脱节的。”
包装标签流程也存在不完整和不一致的问题,往往缺乏清晰的生产者、包装者和分销商的信息。河内超市协会主席武永富愤慨地表示,生产者和贸易商的食品安全意识仍然薄弱,而且只限于本地市场,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违反食品安全和卫生规定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此外,武永富指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还存在诸多不足,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工作不负责任,加之走私和贸易欺诈现象增多,使劣质食品的现状更加扑朔迷离。据统计,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投入仍然较少。此外,管理工作分工重叠,主管部门多达四个:卫生部、工贸部、科技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但没有一个机构拥有主要责任和绝对权力。最后,对《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管理法》等法律的组织实施还不够坚决,存在诸多不足,导致管理不严,生产经营者认识不足。
构建封闭的生产-消费链
回到超市系统食用来源不明的蘑菇的案例,可以看出制造商与零售系统之间的对接仍然不够。由于超市系统与制造商的对接不够紧密,超市系统无法完全控制进入超市的食品质量。实际上,许多制造商并没有足够重视建立完善的分销体系,尤其是与零售分销渠道的紧密对接。
要想在超市体系以及传统市场管控好食品质量,最重要的是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生产模式。武永富主席举例说:空心菜从田间地头开始,从种子、肥料、农药、种植过程、灌溉用水、收获、包装、运输,到零售环节……,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用数字和条码标记,并标注清晰的名称和地址。任何差错都必须立即处理,必须有人负责。目前,我们只需重点做好米、肉、鱼、蔬菜、水果、牛奶这六大生活必需品,然后逐步扩展成完整的体系。
傅先生表示,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必须配备齐全的设备、培训人力资源、组织好操作机构。加强检验和检查工作必须与清理和提高人员素质同步进行。每位检验和控制人员必须拥有足够的权限,能够基于完整的标准和证据,独立做出判断,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管理单位也需要统一,只有一个部委拥有主要权力和责任,其他部委仅负责协调。
根据许多其他国家的经验,卫生部将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决策机构,并对其负责。最后,有必要增强市场和消费者的“权利”。目前,在我国,人们在消费问题上往往过于“宽松”。但当消费者的“权利”足够强大时,劣质产品就会被淘汰,而无需当局的干预。
据 NDĐT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