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稻的生产和警告

July 30, 2014 10:31

(Baonghean)——再生稻(稻壳)是五南地区(南丹)许多居民的选择,并在地势较深、低洼的乡镇得到推广。然而,必须肯定的是,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这种以手工为主、规模较小的耕作方式阻碍了粮食生产。

(Baonghean)——再生稻(稻壳)是五南地区(南丹)许多居民的选择,并在地势较深、低洼的乡镇得到推广。然而,必须肯定的是,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这种以手工为主、规模较小的耕作方式阻碍了粮食生产。

让大米消亡的运动

在南忠乡庄南田里,黄文山先生(4村)在收割了4棵春稻后,仍然给老根施肥,滋养死去的稻米。孙先生说:“以前公社里也有一些农户把稻子留着等死,但大部分农户不收,而是用来养鸭子或喂水牛和奶牛……但通过监测周边公社的许多作物,我们看到上茬稻子继续长出强壮的分蘖,开花结果。有些养稻的农户,每茬稻米能产90-100公斤,我们也学着照做。要种稻留着等死,就不必在整地阶段争抢,避开小雨洪涝,节省种子和肥料。要想种稻高产,在稻米八成熟时深收,留20厘米左右的基部,大约15天后,稻子还会继续长出分蘖。如果要种稻留着等死,需要从一开始就选择品种,要选用再生能力强、株型大的长效品种。”灌木,开花快,例如X21、X23、BTE1...”。

Mặc dù xã Nam Trung (Nam Đàn) đã tuyên truyền,  vận động nhưng nhiều hộ dân vẫn sản xuất lúa tái sinh.
尽管南忠公社(南丹)已经进行了宣传和动员,但许多家庭仍然生产再生米。

南忠乡是南丹县地势较低的一个公社,近年来夏秋稻种植面积经常达不到计划目标。例如,2012年夏秋稻种植,全乡按计划种植220公顷,但只种植了100多公顷,还留下70公顷死稻(比2011年增加了30公顷);2013年,全乡只种植了80多公顷,留下160公顷死稻。到了2014年,在公社的强力引导下,夏秋稻种植面积仅为105公顷(仅达到计划的30%)。由于投资成本较高,约50万—60万越南盾/亩,算下来得不偿失,很多农户就让水稻进行再生,总面积近100公顷。

南金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如魁表示,2011年夏秋收季,德寿县各乡仅种植了160公顷(447公顷)水稻,其余面积的水稻都死掉了。2013年夏秋收季,尽管该乡在每个村都建立了灌溉系统,从收割开始就抽水,并通过广播定期播种,但仍有近200公顷水稻死掉,其余水稻都处于休耕状态,没有生产。面对上述情况,2014年夏秋收季,县农业局干部必须深入乡,召开座谈会,与群众直接对话;乡方面,他们配合各部门、行业和组织,动员群众种植夏秋水稻。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公社将计划种植面积从300公顷缩减至100公顷,以便进行更彻底的指导,为下一季作物种植奠定基础。除了县政府对南部5个地区的普遍支持外,公社还额外提供了每公斤5000越南盾的P6突变型水稻种子,并出资购买了每公斤8万越南盾的生物灭鼠药,用于灭鼠,每10-15天进行一次。同时,公社还收到了4.1吨P6水稻种子,用于分发给民众,分配给公社委员会干部、书记和21个村的村长,用于生产夏秋稻,平均每亩2-5亩。在将面积缩小到 100 公顷后,一些村庄关闭了指定区域,如 Ha Tuy 村庄(10 公顷)、Tam Giac 村庄(10 公顷)。

警告

初步测算表明,再生稻生产对家庭经济有利,但从广义上计算,社会效率降低,需要在冬春作物上应用更集约的耕作技术。南忠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丁鸿光先生的观点也值得思考:“再生稻虽然有利可图,但如果计算总收入,就会发现它很低。例如,南忠乡有100公顷再生稻种植地,如果平均单产为70-80公斤/公顷(14-16吨/公顷),那么总产量将达到1400-1600吨大米。如果集中种植夏秋作物,平均单产达到50公担/公顷,那么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000吨。这部分差额将成为社会收入,因为这是服务和劳动力的成本,这意味着为大量农村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这些成本包括化肥、农药等,这意味着促进商品流通……” 阮如魁先生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还评论道:并非每年都有再生稻能有收成吗?70公斤/亩,有的作物每亩只能收到30公斤左右,有的地区甚至只有空稻,没有收成。

再生稻有两个基本局限性。首先,它无法实现机械化收割。再生稻必须在春茬作物之前手工收割,而不能使用机械收割,因为机械收割严重依赖于母稻。如果稻茬断裂,稻株生长不良。其次,由于这些稻种通常再生能力较差,难以推广使用优质、美味且产量高的品种。

据该县农业厅统计,从2011年到2013年,夏秋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一些乡没有种植水稻,如南强乡和南金乡;南福乡种植12公顷/222公顷,南忠乡种植不足100公顷/257公顷……针对上述情况,县人民委员会责成农业厅在南金、南忠和南强乡组织召开关于种植水稻-死稻的研讨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生产夏秋稻,不让土地休耕。在直接对话中,各乡群众提出了生产用水不足、害虫多、由于不集中、分散导致防护工作困难等困难;与其他工作相比风险高、利润计算低。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县里提出了解决方案:在灌溉用水方面,灌溉企业承诺五年内保证本地区足够的水源;在鼠害防治方面,将根据政府2012年5月11日第42/2012/ND-CP号法令的规定,从“保护和发展稻米种植区”的扶持资金中拨付资金用于扶持稻米种植区居民,扶持金额为25,000越南盾/亩。同时,责成县植物保护站进行监测,及时开展灭鼠工作,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各乡集中生产,不分散生产,以利于田间保护工作……在研讨会上,农业厅还对两种生产方式进行了测算,集中生产利润高出30%。经过直接对话,居民对夏秋作物生产的认识有所转变;目前,Nam Kim公社已按计划生产100公顷/300公顷,Nam Cuong 20公顷/68公顷,Nam Phuc 50公顷/222公顷,Nam Trung 105/257公顷。

南丹县农业局副局长阮廷世补充道:“水稻复种是县里长期以来劝告民众不要采用的耕作方式,因为短期效益不高,但长期后果却不容乐观。复种水稻为田间许多病原体创造了有利生存环境,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老鼠肆虐,而复种后的田地里传播的病害将威胁到邻近的夏秋稻田……例如,在宝农地区,2012年夏秋稻季,人们将近200公顷土地休耕,导致粘虫密度极高,达到300至500只/平方米。2014年,县里对地势低洼、无法生产夏秋稻的乡镇采取的政策是,必须翻耕土地,以提高土壤肥力,并抑制病原体滋生。”

文章和照片: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