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Dung 村集体住宅的屋檐下

April 1, 2014 11:14

(Baonghean)-近五年前,我们在义勇乡(新记)探访期间撰写了一篇题为《勇村集体屋檐下的忧虑》的文章,反映了当地民众在村庄历史遗迹面临衰败危机时的心境。近日,我们受当地民众邀请,出席勇村集体屋历史遗迹认定仪式,有机会重返勇村,亲眼见证古老集体屋的美丽,以及当地民众的喜悦与激动……

Rước Bằng công nhận Di tích lịch sử đình làng Dụng.
获得 Dung 村集体住宅历史遗迹认定证书。

遇到熟人黄明珠先生(97岁),五年前他曾带我们去集体宿舍查阅文件,他激动地握着我们的手说:“这些天村民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很自豪,因为集体宿舍被省里认定为历史文物了。我们老一辈人更高兴,因为我们相信集体宿舍会屹立不倒,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黄明珠先生到了这个年纪,头脑依然清醒,给大家讲了很多关于集体宿舍的趣事。勇村的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兴奋地听着。

阮公社坐落在西南方向的山坡上,位于人口稠密、繁荣的居住区中心。前方是凉爽平缓的康河和肥沃的冲积平原,玉米和甘蔗长势茂盛。许多人认为,阮公社依山傍水,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阮公社遗址拥有雄伟的阮朝建筑风格,为一进两进,总面积超过85平方米。屋顶铺有鳞瓦,饰有龙、虎等吉祥物,面朝月亮和太阳。此外,还有麒麟、凤凰和骑在龟背上的鹤的雕像,增添了庄严感,却又不失亲切感。椽子与梁柱的接缝处雕刻着云中凤凰、莲花等栩栩如生的图案。

中堂的横梁上镌刻着汉字:“皇朝保大业,丁酉重修一年”(保大十二年(1937年)秋中旬竣工)。古代工匠以娴熟娴熟的雕刻和线雕技术,将民间和皇家题材在木板上表现得细腻而生动。堂屋内部排列整齐,和谐,有祭坛、宝座、香炉、仙鹤和用菠萝蜜木制作的佛像系统。透过这些,不难看出勇村堂屋清楚地展示了越南堂屋的传统建筑风格。而这里是平原堂屋与山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交汇点。这种交汇部分地展示了勇村人民的文化生活以及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山区人民。

根据一些历史文献和当地长者的说法,阮朝时期,阮村的社稷由黎朝后民建造,阮朝时期进行了修缮,祭祀着为保卫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神灵。修缮的最初目的是组织重现蓝山起义军(15世纪)在抗击明朝侵略者的同都战役的情景。阮村人民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敌人的仇恨,顽强抵抗,支援黎利起义军,为同都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一问题正在史书中进一步研究)。

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勇村的集体住宅是村里各级领导开会讨论建设和保护村庄事宜的地方。这里也是狩猎行会举行开山仪式的地方——新狩猎季节开始前的祭神仪式。在争取独立和反法美战争期间,勇村集体住宅是革命干部的藏身之所,是文件存放的地方,也是聚集民众,为摧毁种植园、夺取革命政权而斗争的地方。在抗美救国战争期间,集体住宅是许多部队奔赴南方战场途中的中途停留地。

该祠堂是为了祭祀青黄而建,是过去勇村(现包括新祺县义勇、义合、义泰、义环和义福5个乡)人民的聚会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后来,由于一些变化,勇村祠堂成为当地人民祭祀财神的场所。勇村的青黄被称为高山和高甲,是义安省颇受崇拜的两位财神。祠堂还祭祀着为人民提供保护、庇护和帮助的神灵,如白衣公主、木秋尊探、泰衣吴文娥,祠堂还供奉佛像。每年,人们在村社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例如开山节(狩猎行会的节日)、祈安节(纪念人民战胜蓝山起义军的同都战役的胜利)、开哈节(水稻季节的开始,通常在农历四月)、中元节(本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上新节(供奉新米,通常在农历十月底)。可以说,勇村村社是本地区人民寄托信仰、践行“饮水思源”道德、缅怀村庄神灵和祖先功德的地方。这里是巩固社区、表达本地区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地方。

如今,勇村大社已不再是村里行政会议的场所(取而代之的是村里的文化馆),但每年这里仍会举行各种文化活动。一些祭祀活动,如祈愿祭、开河祭、上丹祭等,至今仍保留和恢复。每逢月圆日和节假日,勇村的人们都会准备祭品,供奉神灵,祈求好运。每逢春节,从远方归来的勇村儿女们常常聚集在大社的屋檐下,聆听长辈们讲述传统,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并为修复大社捐款,建设自己的家园。在勇村大社度过的这些日子,已经成为一种节日。长期以来,勇村大社的文物管理工作一直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其文化历史价值得到了很好的弘扬。这座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历史遗迹的集体住宅,将为地方继续保护、修复和美化它奠定法律基础,使其不愧为富贵乡悠久历史的遗迹。由此,它将激发每位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自豪感、团结精神和建设家园的意识,使康河沿岸的土地更加绿意盎然,村庄更加繁荣昌盛。

离开东村的集体住宅,与这里的人们告别,我们依然记得获得“历史遗迹”称号那天每个人脸上洋溢的喜悦和笑容。那笑容和喜悦传达着许多信息:愿望的实现、对祖国传统的自豪、各民族团结的精神、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