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鱼

June 16, 2014 08:40

(Baonghean)- 在与南河省李仁县和后乡大黄村武大村著名鱼锅窑主陈巴仑先生交谈时,他分享道:“义安的土壤光滑肥沃,出产的鱼锅美观,经得起火的炙烤。如果你用手敲鱼锅,听到叮当的响声,就说明这锅能经得起这鱼锅的炙烤!”他说道:有一天,他背着背包,登上开往河内市书桥站的火车,同伴推着一辆自行车,车上装满了两筐鱼锅。上了火车,车夫还兴奋地拿出一根手指粗细的竹签,敲着鱼锅,发出欢快的声音,嘴里还哼着歌《我很生气,但我爱……》。而从那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的村庄恢复传统鱼汤行业的那天起,我就不辞辛劳地跑到 Cau Giat 车站,找到 Tru Son 鱼汤村(Do Luong)下订单。

Làm nồi đất. Ảnh: Sỹ Minh
制作陶罐。摄影:Sy Minh

过去,赶锅的都是有空去赶集的农民,他们通常会买两个大竹篓。如果有竹篓,他们就会买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邦市场或维奥市场摆摊。然后,他们会组成协会,加入流动的队伍,在中北部地区四处推销。有些人甚至会坐火车,推着一辆长长的手推车,背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米、盐、鱼、鱼露等干粮,从南到北。走到哪里,他们就用石头做饭,中午就吃完饭。回想起来,那些深深地印在他们记忆里的场景!老农民们赤裸的红肩膀上,扛着沉甸甸的陶罐,在市场上卖不完,只好一边喊着令人心碎的口号,一边扛着货到村里去换玉米和大米。看着他们,不禁让人心疼那些被风雨淋湿的橡木衬衫和沾满粥的手帕。

近年来,经济以工业化的速度发展,用于烹饪的金属和电器也更加种类繁多,更加便捷。如今,用柴炉做饭的人已经不多了。棕榈和纸扇也蒙上了岁月的尘埃。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这些旧物,不改变“机制”慢慢融入,它们必将走向消亡。然而,竹山的纸扇和制陶村依然生机勃勃。这要归功于热爱祖国、热爱祖先的人们,例如武大村的陈伯仑先生父子和竹山(杜良)村的阮友陶先生。这两个手工艺村由两种传统工艺随意地联系在一起,但其制作风格和特点却截然不同。

春节过后,武大村全村人都忙着日夜熬制鱼,准备销往国内外市场,例如日本、韩国、中国等拥有相同东方饮食文化的国家。为了达到出口标准,鱼要“熬”24小时,像炖菜一样炖制,但火候要适中,防止“鱼汁”溢出。目前,栾先生的儿子在河内上学,但他对家乡的红烧鱼以及这门与他村名齐名的传统手艺十分着迷。他的村名因南高“无意中”通过著名短篇小说《Chi Pheo》宣传而出名。他为家人和邻居的品牌建立了营销网站,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根据家人的经验,用锅、水壶、平底锅或陶罐煮任何东西,米饭都会很美味,汤会很甜,鱼和肉也会很鲜美;用陶罐熬制的传统药材,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材的鲜味和营养。两个手工艺村通过各自的生计,找到了彼此,也保留了乡村的美好。

武大村的红烧鱼之所以能出口,得益于竹山村用精美的陶罐包装,打造了“武大陶罐红烧鱼”这个品牌。这也是义安省最艰苦、最忙碌的陶罐行业享有的声誉。陶罐叮咚的响声仿佛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丢掉那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传承下来的悠久传统。

阮越利

(85 Dao Tan - Vi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