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协议:对越南有利的国际因素
一些研究者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根植于东西方全球冲突之中”。
![]() |
1954年日内瓦会议全景。图片由会议提供 |
国际形势对日内瓦会议的影响
巴黎第一大学教授H.托特赖斯认为,1953年是莫斯科政治变革的一年,伴随着斯大林的去世。
在美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1954年1月15日,四大国齐聚柏林,召开柏林会议。会议的核心理念是和平组织,召集主要相关参与者——也就是后来的日内瓦会议。
河内国立大学副教授武光显博士指出,这一时期,雅尔塔两极世界秩序和“冷战”局势是影响日内瓦会议的因素之一。自1950年以来,印度支那战争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国际问题。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等一些国家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也承认了法国建立的保大政府。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根植于东西方全球冲突之中”。
外交研究员潘端南认为,这段时间在欧洲,北约成立后,美国试图集结力量建立所谓的欧洲防务共同体,重新武装德国,准备将德国拉入北约。
此外,为了说服法国加入“欧洲防务共同体”,美国试图向深陷印度支那战乱的法国提供援助。1950年,美国仅提供了1000万美元援助,到1954年已达20亿美元,占法国在印度支那军费开支的80%。美国此时的目的是利用“冷战”将美国式的和平强加于全世界,首先是资本主义体系。
但随着苏联(1953年8月)氢弹试验成功并继续研制导弹,以及苏联围攻和封锁柏林后,美国逐渐丧失了核武器的垄断地位,无法再继续以军事威胁的方式解决二战问题,主要是德奥问题,而必须在占领德国的四大国(苏、美、英、法)的谈判框架内解决。
研究员潘端南还指出,在亚洲,朝鲜战争结束后的此时,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最终将中朝军队逼回到三八线的初始位置,但美国得出的结论是“不应仓促在亚洲大陆发动另一场战争”。
朝鲜战争结束后,法国在奠边府战役(越南)中惨败,其目的是驱逐法国,将印度支那变成美国新的殖民地,同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东南亚条约组织集团,作为该地区对抗共产主义的堡垒。
![]() |
越南民主共和国日内瓦会议谈判代表团团长——越南政府副总理范文同。(图片:Freddy Bertrand) |
二战后,英法两国的利益在于恢复失去的殖民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两个国家既要依靠美国恢复战后经济,又要警惕美国对其殖民地进行“美国化”的图谋。因此,尽管英法两国在打击国际共产主义方面仍需追随美国,但两国在德奥问题上力求与苏联媾和,在东南亚问题上力求与中国媾和。
英国在东南亚和香港有着巨大的利益,认为东南亚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正受到中国的操纵。因此,英国强烈反对美国发动“雄鹰行动”以解救在奠边府的法国,也不同意在《日内瓦印度支那协定》签署之前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担心被卷入与中国在该地区对抗的局面。
法国在印度支那拥有重大利益,1954年之前,法国和中国曾签署多项协议,瓜分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法国也担心美国会利用其在印度支那的利益,逐步将法国挤出该地区。因此,尽管面临美国的压力,法国仍然限制美国军事代表团(MAAG)的活动,并犹豫是否给予印度支那法兰西联盟国家政府(保大、老挝和柬埔寨的傀儡政府)独立,尤其是在美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建立自己的军队。
复杂的内部联盟
据黎茂汉教授主编的《越南历史概要》一书介绍,这一时期,中国、苏联等越南同盟国曾提出类似朝鲜停战协定的政策,希望尽快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还通过决议(1953年9月10日),呼吁各国人民为结束战争、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而斗争。
1953年10月在维也纳(奥地利)召开的第三次世界工会代表大会,将1953年12月19日定为世界劳动节,积极团结越南人民,要求结束法国殖民侵略战争。
![]() |
奠边府大捷——各方承认越南独立的决定性因素 |
然而,当时美国盟友和苏联的内部局势并不太平。据研究员潘端南(Phan Doan Nam)分析,苏联内部奉行与西方(首先是与美国)和解的政策。另一方面,苏联仍然维持与德奥等大国的谈判机制,并将远东问题与中国搁置一旁。
美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主要是因为朝鲜问题,朝鲜问题谈判失败后,美国国务卿乌勒斯离开,只留下副国务卿史密斯监督会议,为日后撕毁协议、跳进南越做准备。
1954年5月12日,美国政府指示其在日内瓦会议的代表团:“美国不准备表示赞同或默许任何停战、停火或任何其他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英国出席会议,反对法国和美国联手干涉印度支那。这将不利于英国稳定其东南亚和中东殖民地局势的努力。英国希望通过分裂越南来稳定印度支那局势,因为英国认为分裂是最佳解决方案。英国希望这道围栏尽可能建在越南以北。
法国参加会议的目的是寻求停战,以避免法国远征军被消灭,并维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在越南,胡志明主席在接受瑞典《快报》采访时明确阐述了我国人民的立场:“坚决抵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但如果法国政府从近年来的战争中汲取教训,愿意在越南实现和平停火,那么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人民愿意接受这一愿望。”
尽管世界局势错综复杂,但对越南也有利。1954年5月8日,结束印度支那战争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开幕。经过8次全体会议和23次小组会议,1954年7月21日,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战协定相继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最终宣言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接受和正式承诺。美国代表另行发表声明,表示尊重该协定。
透过国际因素,我们看到,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解决方案,是印度支那战场上交战各方力量对比和国际上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体现,反映了越南和谈最后阶段极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同盟国的战略意图。
据VOV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