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 Thuong Kiet 街:繁华的新街

August 3, 2014 19:19

(Baonghean) - 随着荣市加快建设步伐,李常杰街也随之扩建,变得熙熙攘攘,让许多许久未曾归来的人们感到惊奇和……“迷失”!因为,比如,这条街与黎利街交叉的东边起点,曾经只是一座新建城市高层建筑的设想,而西边的尽头,则早已是一片拥挤的住宅区……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李常杰街东半部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地,周围散布着几片空心菜和几个养鱼的大池塘。那时,入夜时分,田野被人们用电击“扫描”的灯光照亮;偶尔,养鱼人不得不爬出小屋,扇动着扇子,挥舞着双手保持警惕……白天,那片荒芜的沼泽地对周围贫民窟的孩子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自然世界;但到了晚上,它却是一个黑暗的空间,让生活变得更加神秘,与城市以及老荣市汽车站后面那片破旧公寓区的繁华隔绝开来。

Đường Lý Thường Kiệt
李常杰街

与此同时,城市管理者计划将荣市汽车站迁至市区北郊,并在此规划新的城区。这样一来,朱文安街(连接黎利街的北门市场和长政街的交通医院旧址)将被扩建,成为黎利坊南部地区的中心干道。许多街上的人从未想过,一条新路会在这里开通,导致人口和街道迅速变成了如今的繁华景象。

事实上,李常杰街不仅在字面上,也在象征意义上,让黎利坊一片“萧条”的景象焕然一新。它不仅恢复了长期饱受社会弊病困扰的荣市汽车站一带的秩序,还彻底改变了居民区的生活节奏。这些居民区主要由贫困的公务员、工人、务农的农业合作社成员、三轮车夫、搬运工等组成,他们生活在封闭的“城中村”里;有些社区对他们来说,城市文明几乎就只是电力和干净的水送到家里出售!许多家庭饲养着四五头牛,然后是鸡、猪、狗。“乱扔垃圾意识”的提高和污水排放不足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街区党支部不得不将这一问题纳入决议的地步。即使在李常杰街刚刚铺上碎石子的时候,每到收获季节,两旁仍然铺满了稻草,就像某个地方的村道一样……

2000年代中期,小巷被开辟成新的道路,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土地热潮。道路两侧规划划分成住宅用地,许多带有大花园的“原有”房屋逐渐被出售,在“人民贡献”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以及大型项目道路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生机勃勃。成千上万立方米的土地被填埋成池塘、沼泽,私人医院、酒店和办公室也随之兴起。或许,第一栋建成的高层住宅楼,是道路东侧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商人的五层住宅。这位丈夫是一位神秘莫测,仿佛突然置身于异乡,这座建筑由一位妻子监督,她穿着讲究,一副来自中部地区的“乡下人”的模样,虽然家境富裕,但她仍然租了一间廉价的房间,生活极其节俭。然而,她绝对是一位品位高雅的人,是第一个在这条东街北侧原居民眼中带来新意的人。李常杰街也立即被选为黎利区“大脑”的新办公地点……

土地热达到顶峰时,那位乌克兰裔越南男子的房子竣工,租给了万明豪华卧铺巴士公司售票。后来,万明巴士公司租下它作为办公室,他和妻子搬到了罗门村开了一家酒店,并在那里居住。至今,这里无人知晓他的长相。随着明红、清安等私立医院和规模宏大的同北酒店在路边拔地而起,以及建筑宏伟的住宅楼和熙熙攘攘的汽车配件店、油漆店和高档家具店,关于他房子的故事也逐渐淡去。几家鸭肉火锅店和山鸡店开门营业,但顾客寥寥无几,唯一可以“玩耍”的地方就是水魔卡拉OK厅,尽管卖地人家的孩子们花了不少钱,但没过多久就关门了。后来,在荣市汽车站对面的北侧又开了一家“Quan ngon ba mien”餐厅,至今仍被认为是李常杰街上一个重要的美食胜地。

除了万明汽车公司,其他一些小型私营客运公司也来到这里开设售票点,集中班次,形成了一个紧邻荣市汽车站、服务众多的小型辅助汽车站,但略显混乱的交通状况让周边居民对这条新路不太热心。前几年土地市场降温,李常杰街两侧的建设也随之停工,街道变得有些冷清。但此时,随着国际标准幼儿园项目的推进,以及通往新城区的宽阔巷子,街道又恢复了昔日的热闹景象,许多家庭走上街头,从事大大小小的服务,一些贫困的三轮车主也因此改变了生活,他们的孩子现在骑着三轮车在城里转悠。

如果说东段曾是现代城市建筑新标准的期盼,那么西段的道路开挖则颇具挑战性,因为它穿过一片住宅区,切断了连接阮长征街(旧白滩路口)的长政街,为雄东、同荣大片地区通往市中心创造了“门户”。这一段是如今荣市临街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几栋“超薄”房屋建在夹在新路和后面斜巷之间的狭长地带上。这一段逐渐形成了专门经营建筑用砖、电力和水务的行业。生啤和早餐摊也生意兴隆,更“奢华”的是散布在杂货店和洗车店之间的狗肉摊、鱼面和烤猪肉摊。李常杰街的韵律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我曾在那条街上住过几年,偶尔回去,对这里的快速变化感到惊讶。以前经常往返的朋友,如今南来北往,做生意,没有电话号码,回来老家的时候,总是四处闲逛,甚至“迷路”。未来,当同荣和兴同的西北部更加城市化,并与市中心紧密相连时,李常杰街将成为一条新的街道,它将一扫街道的陈旧节奏,彻底抹去过去“低谷”的记忆……

文章和照片:山姆·坦普尔

李常杰姓吴,名端,字常杰,生于庆历1019年(公元1019年),河内升龙城太和郡人。23岁时,他被任命为李太宗的侍臣,并侍奉了三位国王:李太宗、李圣宗和李仁宗。

1061年,清化、义安等地首领起兵反抗朝廷,李常杰率领京防署恢复了秩序,得到国王的认可,赐予国姓和李姓。

1075年,宋朝准备入侵大越时,他率领军队攻打宋地,攻占了瓮州城,摧毁了敌军的军事和粮仓。

1076年4月,李常杰撤军,建立九江防线。在九江防线最危急的时刻,他朗诵了《南国山河》一诗,鼓舞军民奋勇拼搏、必胜的斗志。这首诗作为李常杰名字下的第一篇独立宣言载入我国民族史册。

1105年农历六月,李常杰逝世,享年86岁。他被追授总督衔和越国公称号。全国许多城市的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