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文化?
(Baonghean)——让我先讲一个几周前发生在我们家的故事。
在机场办理完登机手续后,等待起飞时,我的孩子饿得哭了。我怕迟到,赶紧去自助服务台要一杯热水冲泡牛奶。可惜的是,尽管我极力解释情况,语气非常急切,甚至有些恳求,但售货员仍然坚持“不提供”(她的话)。我明知故犯地提出要买一杯热水,但店主得到的答案仍然是“先生,热水快用完了,我们得留着给顾客冲咖啡”。情况出乎意料,我唯一的选择就是点一杯咖啡,并要求单独提供热水。当然,售货员很乐意……“提供”。就这样,我的孩子生平第一次喝上了一杯牛奶,而一杯热水冲泡牛奶的价格竟然高达3万越南盾!
牛奶杯“定价过高”的故事在整个旅程中萦绕在我们心头。我们不仅担心一个二十出头女孩的冷漠行为,更担心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问题。难道市场机制已经将“一切为了钱……消费”的本性灌输到他们血液中,让他们忘却一切,丧失同情心?或许并非如此。像日本这样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安慰自己,好吧,任何飞机上乘客3万越南盾的价格都不算多。好吧,他们在那里,需要缴纳税款、房租、支付工人工资以及其他数百种费用,但是……算了吧!好吧,我努力让自己忘记这一切,直到我看到一碗越南粉的价格标签,大约10万越南盾,骄傲地挂在机场休息室的食品服务柜台上,隔着几道栅栏,你最多可以买到4碗!
例行公事地,在用安检门成功将乘客“锁”进所谓的候机室后,一连串的航班延误通知就接踵而至,声音也依旧是那熟悉的单调。有人还曾讽刺我们的航空公司“对不起航空公司”,真是“通情达理”!或许只有坐在这里等飞机的人们才有时间去想象,“邀请”乘客早早地来到那个价格不菲的方便面屋等上几个小时,是否是一种利用我们的卡特尔?这个问题留给当事人去解答。要知道,前几天,连国会常委会都不得不把机场方便面价格的问题提交国会。想想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议会能在餐桌上讨论这种事情?而且,理应发出“国会是人民的”的担忧!难道就这样任由人民继续承受这种痛苦的处境吗?
某网络报纸通过这样的文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映:“一碗几片牛肉薄片的越南粉和一瓶可口可乐,售价11.5万多越南盾;一碗牛肉碎意大利面,售价16万多越南盾;一罐喜力啤酒,售价10.6万多越南盾……这些都是新山一国际机场隔离区服务柜台典型的‘高价’食品”。
贵是不行的,太贵了,贵到难以想象,让人无法忍受。问题是,为什么这么贵?“包工头”拐弯抹角地解释,就是因为这里的价格跟外面不一样!为什么跟外面不一样?拜托,别遮遮掩掩的,直接说吧:跟外面不一样,是因为顾客没有选择权。贵是贵,但再贵几倍,人家还得吃!就这样!还找什么房租高之类的借口?不好意思,谁定的房租?要是没有那些餐厅,里面的空调都开不了啊?跟你说,想在街边的空调房里吃个3万的越南粉……多的是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哄抬物价的现象呢?不是霸凌,是什么?没人要求机场也像人行道一样售卖,但适可而止,别这么粗鲁无礼地扒窃别人。国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据说立即降价的政策已经“渗透”到了“候车室”。价格似乎下降了一点,一点点固然珍贵,但这“一点点”能持续多久?即使是关乎民生的琐事,国民也由衷感谢国会常务委员会,避免了“石头砸了浮萍池”的后顾之忧。如果仍然缺乏根本性的控制机制,这种“方便面”式的管理模式很难终结。
每个人都害怕不公平地损失钱财。但最大的恐惧不仅仅是损失金钱!更模糊却更大的恐惧是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方式的“线索”,这种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会影响社会——利用他人!我听说,2013年,迫于舆论压力,在机场经营的公司同意将每碗粉的价格降至5000越南盾!听起来很滑稽!这怎么这么奇怪?还是说机场里的东西都能飞上天?
阮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