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 巴黎屠杀致尼日利亚2000人死亡

January 16, 2015 10:10

当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造成 12 人死亡的巴黎大屠杀上时,造成 2,000 多人死亡的尼日利亚袭击事件却被世界媒体遗忘。

相关新闻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1月7日至10日,法国查理周刊办公室和超市遭袭击事件的相关信息似乎完全掩盖了尼日利亚北部城市巴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该屠杀造成2000多人丧生,死者均来自博科圣地极端组织。

Những sinh viên thiệt mạng sau một vụ tấn công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ông nghiệp tại Gujba, Nigeria do các tay súng Boko Haram tiến hành.
尼日利亚古杰巴一所农业学院遭到博科圣地枪手袭击,多名学生丧生。

博科圣地是一个伊斯兰激进组织,在尼日利亚成立并作为恐怖组织运作。博科圣地叛军秉持反西方意识形态,经常通过绑架、谋杀以及炸毁学校和教堂来展示其势力。博科圣地甚至想在尼日利亚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博科圣地伊斯兰势力日益复杂和大胆的发展,对尼日利亚的安全体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被遗忘的2000多人的生命

各国之间对恐怖袭击信息报道的“偏见”引发了媒体对信息流“分量”的争论。

首先要提到的因素是媒体报道体系。同时,巴黎是一个全球化城市,有成千上万的记者和摄像机不断监控,任何信息变化都可以轻松传输并随时更新。

而巴加,只是尼日利亚东北部的一个偏远小镇。与巴黎不同,巴加对记者来说是一个不稳定且危险的地区。因为博科圣地的伊斯兰武装分子在巴加可以随时行动和发动袭击。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军队仍在努力夺回该地区的控制权。

就连以色列《国土报》也曾呼吁国际社会对尼日利亚恐怖袭击的受害者表达更多同情。然而,现实中,就连尼日利亚发起的“带回我们的女孩”运动也彻底失败了。这项运动是在2014年4月14日晚尼日利亚东北部奇博克学校270多名女学生遭博科圣地武装分子绑架事件发生后发起的。

Chiến dịch
在博科圣地枪手绑架了 270 多名女学生后,尼日利亚发起了“带回我们的女孩”运动。

尽管得到了美国的军事援助,尼日利亚政府却无力解决与恐怖组织“博科圣地”有关的问题。尼日利亚政府无力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该国腐败和侵犯人权的现状。

《卫报》在社论中多次批评尼日利亚政府,许多尼日利亚人表示,政府在报道大屠杀方面不够坦诚。

《悉尼先驱晨报》还报道称,尼日利亚总统向巴黎《查理周刊》袭击事件的受害者表示慰问,但没有提到死于恐怖组织博科圣地之手的尼日利亚公民。

政治动机

然而,指责尼日利亚政府未能引起国际社会对其所面临问题的关注并不公平。巴黎屠杀与尼日利亚屠杀的区别在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政治动机。

Người dân Paris tập trung tuần hành sau vụ thảm sát tại tòa soạn tạp chí Charlie Hebdo hôm 7/1.
1 月 7 日,查理周刊办公室发生屠杀事件后,巴黎民众聚集游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关注《查理周刊》报社遇袭事件和展现民族团结精神的游行,帮助奥朗德总统重拾政治优势。因为在袭击事件发生前,奥朗德的支持率仅为13%。此外,这还起到了“推翻”法国政客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影响力的作用。勒庞是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FN)的主席,该党秉持排外主义意识形态。因为国民阵线只关注国家统一,而忽视了法国社会内部的分歧。这正是极端武装分子组织袭击的主要原因。

与法国不同,尼日利亚面临着如何镇压伊斯兰恐怖组织“博科圣地”的难题。《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现任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是基督徒,反伊斯兰意识形态在乔纳森的领导下正在强势形成。

然而,世界媒体对尼日利亚悲剧和博科圣地威胁的忽视仍然应受谴责。尼日利亚乔斯教区总主教伊格内修斯·凯加马在见证了1月7日恐怖袭击后法国国内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民族团结之后,向BBC国际部表示:“我们需要复制这种团结的理念。这种团结不应只出现在欧洲发生袭击时,也不应该出现在尼日利亚、尼日尔或喀麦隆。”

社交媒体的影响

讨论媒体偏见时需要考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社交媒体的普遍性。据CNN报道,法国的“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活动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建立了联系,让他们可以轻松地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关注时事。

相比之下,尼日利亚偏远城镇的人们无法通过手机上网。因此,这项名为“带回我们的女孩”的活动被认为令人失望。被绑架的女孩们至今仍未获救,如今落入博科圣地之手。

Chiến dịch
“我是查理”运动受到了世界各地众多民众和政界人士的关注。图片:美联社

简而言之,记者获取信息的障碍和社交媒体网络的缺失,使得造成2000多人死亡的尼日利亚大屠杀事件,完全被巴黎查理周刊袭击事件所掩盖。

对巴黎袭击事件的广泛报道,为法国赢得了普遍支持和国际社会的深切同情,而奥朗德政府在国内舆论中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尼日利亚混乱和暴力事件的信息匮乏,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符合尼日利亚总统自身利益的战争。

据 Infonet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