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对农业有着奇特热情的政治家

November 5, 2014 15:59

很少有人像阮功陈先生一样对农业充满热情、如此专注、如此博学——他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心。

Cựu Phó Thủ tướng Nguyễn Công Tạn thăm một trại ngỗng trời
前副总理阮公晋参观雁场

一个总是追求新事物并决心去做的人。决心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为农民祈祷”

或许,大多数农民都知道,目前我国许多动植物品种都带有阮公新先生的印记。植物品种包括水稻、甘蔗、红薯、VA06饲料草、澳洲坚果、橙子、柑橘、茶叶等。牲畜品种包括鸵鸟、法国鹅、法国鸽、三黄鸡、良芳鸡、埃及鸡等。这些品种一部分源于热情,一部分源于智慧。

对农业充满热情和热忱的人有很多,但像他这样既是部长、又是农学家,了解越南的气候、土地、土壤以及哪些地区生长着哪些动植物的科学依据的人却不多。

因此,部长亲自携带了几十枚埃及鸡蛋,正如俗话所说,“像对待鸡蛋一样对待它们,像抓花朵一样抓它们”,跨越数千公里,换乘多次航班,通过多个机场海关,将它们带回越南,从而开启了如今流行的埃及鸡品种。

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常开玩笑说:阮公山大叔是个只求不取的人。每当我问别人这个问题时,我总会想起他那句话:我为农民索取,也为农民收回。而阮公山大叔对越南农业的贡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他引进并直接、果断地指导了鸵鸟和澳洲坚果树的种植,开创了农业领域的两大新领域。

那是1995年,陈先生出差澳大利亚期间,托越南驻澳大利亚参赞Dung女士帮忙弄到两枚鸵鸟蛋,带回越南后亲自交给畜牧院孵化,但由于该领域尚属新兴,畜牧院便将鸵鸟蛋交给河内动物园孵化成功。

陈先生意识到,鸵鸟养殖在一些国家已经发展起来,可能成为畜牧业的一个新方向,因此,他以个人名义,而不是部长的名义,向义安泰特莱尔糖业公司索要100枚鸵鸟蛋(当时这100枚蛋的价值相当于3.5万美元),送给畜牧研究所用于研究、孵化和繁殖。

这是鸵鸟成为越南新兴商品生产产业的里程碑,后来出口到南非、中国……

澳洲坚果树也是如此。虽然此前已有林业科学家在巴维(河内)引进并种植了近10棵澳洲坚果树,但当时并未开展专门的研究开发。2002年,陈先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委托一位澳大利亚朋友引进约1万棵进行试种。2003年,另一位澳大利亚朋友又赠送了100棵澳洲坚果原种。经过十多年的试种和开发,该树种目前已在西原省和西北省份大面积种植……

科学必须走捷径

“科学总是要走捷径的”,谭叔叔经常向我们吐露,或者在与科学家交谈时这样说。

从事农业工作,有时一生中,能成功研究出一个优良品种就已经非常宝贵了。而且,我们国家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能力和资质有限,服务科研工作的机制和政策也比较匮乏,所以引进别人已经研究出来的品种,进行试验,如果合适再进行推广,也是一个好办法。

并非所有引进品种都能成功。当它们失败时,谭先生常常鼓励并肯定自己的观点:带回10个,能有1-2个就很不错了。因此,谭先生一直希望,在科学领域,尤其是在农业领域,生物学这个学科,风险很高。如果想走得快,国家必须有“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科学家更加大胆、更加积极,并鼓励私人投资科研。但遗憾的是,由于资源有限和意见分歧,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实践,以便用更少的时间和国家预算快速应用科学成果。光靠理论搞农业是没用的。我认为像您这样有意愿和热情的领导者非常罕见。

阮公陈先生不仅利用个人关系、友谊和仰慕者,还经常鼓励机构同事出国出差,看到合适的动植物品种,就想办法带回来进行试验。

说起这些故事,很多人或许难以置信,但有些朋友,他们是国外农业领域的领导、科学家,或者不从事农业工作,但相信并有能力获得优良种子和科学文献,陈先生总是依赖他们。每当有适合越南生长的新动植物品种出现,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把它送到越南,当然,他们得花大价钱才能把这些品种引进越南。有时,是一枝乌龙茶,或是几颗亲本种子,小心翼翼地藏在行李箱底部。

在我看来,阮公新先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农业的人。1995年,中国每年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已达数千万公顷,但对越南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生产技术;然而,越南国内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杂交水稻品种只是为了饲养牲畜而种植的。

陈先生决心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应用于生产,旨在提高生产力,逐步扩大优质杂交水稻的生产,减少一部分水稻种植面积,用于种植其他作物和动物,并瞄准出口农业部门。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位部长下班后开车去老河西的一个公社,看看杂交水稻的种植情况。一个季节他去了18次,而且事先没有任何通知。公社和县领导得知消息后,坚持要邀请他去他们的总部,但他却说没必要。

或者有一次,他去平辽(广宁省)边境口岸上班,听当地人说从中国进口了美味的龙眼品种,于是陈先生自掏腰包买了十几棵树,直接交给果蔬研究所所长陈世德种植,进行试验。又或者有一次,他去槟椥市,听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官员汇报说,该省正在试验一些新的甘蔗品种,于是他请同事带他去看看。由于路况不好,汽车进不去,他便丢下同事,自己打摩的去了……

这些小事都体现了陈先生对农业的热爱。后来,当他成为副总理时,陈先生亲自下定决心:水产养殖是21世纪农业的突破口。陈先生的一句名言让许多从事水产养殖业的人永远铭记在心:“捉栖鸟,不捉飞鸟”。总的思路是,水产养殖,尤其是海洋水产养殖,才是战略,而不仅仅是远洋捕捞。

在与谭先生共事互动的过程中,这份热情拥有感染力,感染了很多人。我记得有一位意大利男士,听谭先生讲蚕桑养得这么好,就直接拿出5000美元捐给了农业部门的一个单位。也正是这种渗透在他血液中的热情,让他坚信:如果你没有热情和决心,就不要从事农业。

自从我和他共事以来,我就一直看到他那份热情和热忱,丝毫未减。退休后,阮功晋先生成功选育出优质的RVT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已在许多地方种植,并获得了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认可,一家种子公司还购买了其版权。

就在今年年初,谭先生请我提供自然资源部门的气象、水文数据,以及全国各地裸山面积的数据,以便他能筛选出一些适合在各个地区生长的树种,并写成一本书。然而……

原政府副总理、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原部长阮功圣11月1日在中央军医院逝世,享年80岁。

阮公晋先生于1935年出生于太平省太水县太山乡。阮公晋先生毕业于农业大学后,从事农业工作,后步入政坛,于1983年任河内市委常委;1986年任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河内市委副书记。

1987年,他被任命为农业和食品工业部长,1995年农业和食品技术部、林业部和灌溉部合并后,他担任第一任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

陈先生曾于1997年至2002年担任越南政府副总理。退休后,他在河内河东创办了私立青泰大学,并致力于农业发展。2007年,他出任农村中小企业协会主席。

据NNVN/VnExpress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