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年初去寺庙的美好
(Baonghean) - 新年伊始,人们会去寺庙祈求财富、健康和平安;年末则去佛塔报恩。这是一种生活哲学,也是一种美好的行为方式,是越南人民典型的文化特质。然而,如今许多人在新年伊始去寺庙,除了祈求好运之外,许多家庭还会举行供星仪式来驱除厄运,这导致了许多后果,并扭曲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图片不太漂亮
虽然按照黄梅寺(雄原县雄盛乡)的规矩,从春节初八开始,庙里会在晚上举行消灾法会,从农历十六开始,庙里会在白天举行消灾法会。但春节刚过,前来参加消灾法会的人就很多了。
演州县演红乡阮氏娥女士和女儿早早来到庙里为家人举行了辟邪仪式。她们说:“多年来,我全家都到庙里为家人举行辟邪仪式。参加提前辟邪仪式必须从前一年年底开始报名。星供辟邪仪式平均每人花费10万越南盾(仪式所需的一切材料、各种供纸、供品等都由庙里购买),我家有5口人,总共花费50万越南盾。”
![]() |
去参加黄梅寺(雄盛、雄阮)今年的第一次仪式。 |
许多富裕家庭还会在除夕夜准备丰盛的供品,以此表达“人间如同冥界”的理念。河内市巴亭县的黎雄先生刚刚结束除夕仪式,手里拿着一盘供品,上面装满了各种水果、金枝、金币以及各种祈福纸和人偶。他说:“这已经成为一个传统,每逢春节,我们全家都会来这里举行祈福仪式,驱除厄运。拜巫师所赐,一整套祈福纸要200万越南盾。” 虽然每盘供品价格不菲,祈福纸的价格从2万越南盾到几十万越南盾不等,马像的价格高达20万越南盾/尊,但许多人仍然愿意购买,因为他们相信“一分神运胜过一分地运”。
这种观念首先造成金钱的浪费,也导致年初在寺庙、佛塔中焚烧还愿纸钱的现象很常见。
黄梅寺副寺长阮廷祥表示:“与往年相比,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焚烧纸钱的人数有所减少;寺院管理处也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导游客遵守焚烧纸钱的规定。但实际上,民众的精神需求非常大,管理难度较大。每逢节假日高峰期,前来祈福消灾的游客众多,焚烧纸钱也很多,这必然会影响到春日游客的参观游玩。”
此外,早春佳节期间,一个难以纠正的现象是人们不加区分地到寺庙烧香。尽管过去两年,黄梅寺在节日期间,寺庙管理委员会都会在门前设置一个区域,摆放香火和灯盏,供游客使用,同时指示游客“每人只点一柱香”,但实际上,很少有人遵守。
这也是演州县羌庙(Cuong Temple)目前的状况。“虽然自2014年以来,羌庙管理委员会已在庙区设立了14个标识牌,指导游客如何正确焚香;并在节假日期间通过寺庙的扩音器播放公告,但一切依然如故。要改变人们固有的习惯非常困难,大多数人仍然会焚烧一束香,然后将其贴满庙门。”——演州县文化局局长武诗台(Vo Sy Tai)先生分享道。
整改工作
虽然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客观来看,人们立春去寺庙的行为已经初步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文化体育旅游部文化生活建设处处长潘友禄表示,近年来,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政府与地方、古迹管理委员会的配合协调,加强了对庆典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工作,总体上,全省前往文化宗教场所参加庆典活动已初步形成文明生活,烧纸、烧香、算命等现象较前几年有减少趋势。
为继续加强2015年节庆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工作,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了第637/UBND.VH号文件,题为“加强节庆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工作”。
据此要求,各区市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完善标牌制度,引导游客了解在节庆活动中践行文明生活方式的规定;加强巡视督查队伍建设,严厉查处在节庆活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此外,文化体育旅游局还在节前和节庆活动期间在各活动场所成立了巡视组。
大家认为,除了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外,要恢复春节去寺庙的传统习俗的真正价值,每个人需要对精神信仰有正确的认识。
谈及此事,安后寺(义德寺,荣市)住持释明智法师建议道:“佛教不提倡供奉星宿,而是祈求平安,为众生驱除厄运。这种仪式应该理解为一种警示自身、为自己造因果的祈祷仪式。因此,新年伊始,人们只需准备香火、鲜花、水果等供品,并根据自己的信仰进行祈愿,祈求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幸福……”
佛教研究者认为,烧纸的习俗并非佛教概念。去塔是拜佛,去神社是民间信仰,祈求圣贤神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佛教并不禁止,但鼓励人们放弃或以功德、善行、有益之事来弥补福报。这符合佛教慈悲智慧理念的“阴阳”修行。
古人云“诚心燃一炷香”,节日的诚意也在于心。希望随着现代生活中扭曲现象的纠正,传统节日能够回归其原本的价值,重现越南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立春拜塔”的美好。
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