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激情相遇的地方……

DNUM_ACZBBZCABE 13:43

(Baonghean)——十月的一个午后,细雨蒙蒙。拐进宫湖边的一家咖啡馆,意外地看到一群年轻人正在吹笛。在熙熙攘攘、喧闹嘈杂的街道中,悠扬的竹笛声显得格外清澈神圣……

Câu lạc bộ Sáo trúc xứ Nghệ ngày ra mắt.Ảnh: Phan Sáng
义安竹笛俱乐部成立当天。图片:潘桑

乍一看,这群年轻人中,只有潘桑(《先驱报》记者)年纪最大。桑说:“我学笛子很久了。现在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就跟着一起玩,引导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笛子社’的社团。今天是社团正式成立的日子。”

义安省竹笛俱乐部现有20多名成员,其中包括4名女性成员。大多数成员是90后,目前在荣市的各大高校就读。他们来自不同的农村地区,有些是一年级新生,初入都市,对竹笛仍感到迷茫,但对竹笛的热爱将他们凝聚成了亲密的兄弟和朋友。荣市大学一年级学生Trang分享道:“我经常跟着朋友去胡志明广场玩耍,看到朋友们吹笛子吹得那么开心,我就主动要求学笛子。起初,我只是想学着玩,学着学,但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不带笛子,我都感觉少了点什么。每当我在街上看到有人拿着漂亮的笛子,我就会想念它,姐姐!”坐在Trang旁边的朋友Hoang补充道:“我妈妈经常因为我把笛子带到任何地方而责骂我,但只要我有点空闲时间,我就会拿出来吹!”俱乐部成员有的从小就学习笛子,有的才刚接触几个月。懂行的会教不懂行的,用笛声互相交流。每周一和周五晚上,俱乐部成员都会聚集在胡志明广场的花园,交流学习笛子演奏技巧。乂安省竹笛俱乐部负责人阮文元说:“吹笛是一门艺术,需要演奏者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学会握笛、吹笛,然后学习呼吸和竹笛的基本乐理……”

阮自幼便迷上笛子。大多数接触过阮的人都觉得他比20多岁的同龄人成熟得多。他谦逊的谈吐和温文尔雅的举止都散发着自信。阮出生并成长于同城-安城的稻田里。阮的父亲阮文平先生是同城乡著名的艺术家。白天,他忙于农活,但到了晚上,他却用一根简陋的竹笛沉浸在情歌中。那深情的笛声似乎能让他忘却所有的艰辛和疲惫。在那些时候,年幼的阮会聚精会神地聆听,仿佛要吸收笛子的每个音符。阮的父亲教他如何呼吸和如何颤动。8岁时,他就能吹奏出旋律欢快的童谣。夏日午后,闲暇时,父子俩会去寻找竹子,用一根小钢棒烧制,再用钢棒扎进竹子里,做成笛子。这支简陋的竹笛,曾无数次地与阮先生和父亲一起在同城乡和安城县的舞台上亮相。阮先生不仅擅长吹笛,还是村里名为“红桂”的艺术团的成员,参与过许多戏剧演出。演出期间,阮先生总是在场为父亲加油鼓劲。渐渐地,他“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乡里和学校文艺活动的“骨干”……

12年级毕业后,他报考了义安师范学院外语教育专业。他性格活泼热情,积极参与学校青年团的活动,并成为英语系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社交网站,阮先生结识了和他一样热爱笛子演奏的朋友,学习并提升了演奏技巧。阮先生分享道:“我很幸运在Facebook上结识了艺术家裴公通(Bui Cong Thom),他是国家音乐学院的讲师,也是saotruc.net俱乐部的负责人。他听完我的分享后,给了我他的电话号码,方便联系。最近,我有幸前往河内,与北方一些著名的竹笛俱乐部进行交流,学到了很多有趣且有意义的东西!” 他通过互联网学习了笛子演奏,并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学习了吹笛技巧以及制作完整竹笛的技巧。他把卖笛子的钱攒起来,又买了一些制笛机器。

创办竹笛社是阮的热情所在。作为“领袖”,阮也并非没有遇到过意外。他必须准备自己的教案,指导成员们进行每项活动。阮补充道:“你们大多数人都喜欢竹笛,但呼吸技巧仍然有限,更不用说如何用心演奏了。能买得起笛子的学生很幸运,但要买一整套笛子还需要很长时间。” 阮希望社团能设立一笔小额基金,为每位成员至少配备一支笛子。

目前,阮文阮在荣市的一些咖啡馆里演奏长笛。除了长笛,他还会演奏吉他、风琴、单弦琴等多种乐器……阮文阮也渴望为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阮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