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藤编织村的担忧
(Baonghean)——如何振兴竹藤编织工艺村,是困扰宜禄县政府和民众的难题。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竹藤编织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今,在以传统竹藤编织闻名的义禄乡(Nghi Loc),再也看不到往年竹藤编织的景象,也再没有人们劈竹编竹制品的热闹景象。在义禄村,这个竹藤编织的发源地,也是全乡从事竹藤编织的人数最多的村子,记者采访了从事竹藤编织20多年的段友三先生,他了解到,竹藤编织已不再是一个“红火”的行业。2001年,义禄村约有200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从事竹藤编织。但到了2009年,只剩下100多户,现在只剩下70户左右。算上家庭,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工人参与,闲暇时就编篮子赚一点钱买鱼或菜,因为竹藤编织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了。
过去,宜禄人有句俗话:吃宜富,睡宜安,做宜德,醒宜泰。意思是,宜泰人整夜辛勤劳作,只要有竹藤制品订单,白天的产量不够,就加班加点。全村人都干活,全家都干活,所以收入还不错,很多家庭都能买房,添置家具。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份工作,还在干活的家庭则利用农场的空闲时间,以及老人和孩子的劳动。萨姆先生分享道:“男人和年轻人都去干别的活儿,赚的钱更多。你告诉我,如果你干别的活儿,白天至少能赚15万,晚上还能休息。但如果你做织布,白天能赚5万,但要干整夜活,你会选择哪一份工作?”……
![]() |
Nghi Thai 公社(Nghi Loc)Thai Loc 村的竹藤工艺品编织。 |
村里,王氏花家有三个已成年的女儿,但她是唯一一个会织布的人。她每天会织5个藤条和竹子制品,有时只织1个。因此,她的收入起伏不定。如果她认真负责,每个编织活儿能挣200万越南盾左右,但如果她努力工作,每个月只能挣50万越南盾。“我做这份工作已经7年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现在这么便宜的。7年前,1根光棍(kwong)的价格是1.8万越南盾,现在却涨到了5.5万越南盾。7年前,一盏小灯要2.5万越南盾,现在还是2.5万越南盾。大叔,现在物价这么贵,我怎么能专心工作呢?”王氏花说道。
在发展手工艺村的过程中,企业助产士至关重要。多年来,义泰藤竹编村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都与德风有限公司紧密相连。这家公司在2001年义泰藤竹编村濒临“垂死”之际,为村子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种联系并不紧密,也不稳定,无法确保双方利益的和谐。德风有限公司不组织与村民签订合同,也不代表村民,而只是口头合同。因此,村民是否愿意承包,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如果企业拖欠付款,也无人投诉。太禄村采购组组长阮孟灿先生表示:“企业不断修改设计,刚学会做一种款式的人又得学做另一种款式。采购产品的付款总是拖延,有时甚至要一个多月,而人们需要的是现金和真米。生产不稳定,有时几个月有,有时几天没,原材料价格高,产品价格低,所以人们越来越提不起劲。以前全村每周的收入是3000万越南盾,现在一个月只有2000万越南盾。”
在与义泰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讨论上述问题时,邓文芳先生摇头说道:“多年来,乡里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不仅泰禄村,其他10个村,500多户从事手工艺行业的家庭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大家都想继续做手工艺,想靠手工艺获得稳定的收入,但原材料短缺,产品价格低廉,一切都取决于企业。企业出售原材料,购买多少产品是他们的权利,群众没有谈判的余地。多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和促进手工艺村的发展,例如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产品展示厅、通过企业支持职业培训等。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奏效,导致群众对继续做手工艺感到不安。”
义泰村的现状也令义禄县藤竹编村担忧。在14个藤竹编村中,义泰村占了10个,其余4个分别位于义丰县和福寿县。据该县评估,目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在每人每月60万至200万越南盾之间。由于是在农闲时间打工,且没有年龄限制,因此实际工作时间的整体收入仍然相当不错。然而,必须认识到,要达到每人每月200万越南盾的收入,并非人人都能轻松实现。藤竹编的价值仍然较低,发展仍是自发的、分散的、不可持续的,生产规模较小。此外,生产方式仍然严重受农闲时间的影响,衔接不够紧密,设计和市场有限,因此缺乏价格竞争。
宜禄县将发展竹藤编织村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并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例如解决原材料短缺问题,打造本县竹藤编织产品独立品牌。此外,还提出了组建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品供应和消费,限制产品供应、消费和设计方面的垄断,避免降低村里工人的生产效率。然而,宜禄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清海表示:“要落实上述解决方案,仍面临诸多困难。究竟该向哪里投资,是直接为村民投资,还是通过企业投资,仍然是宜禄县面临的难题。” 在各级政府尚未拿出有效解决方案之际,宜禄县的竹藤编织村却一天天“消亡”。
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