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木匠 Nam Loc

July 18, 2015 11:30

(Baonghean) - 近五年来,南丹县南禄乡木匠的精湛技艺享誉全区。坚固的吊脚楼、精致的木屋、教堂、寺庙、神社的椽子,以及雕刻精美的椽子……无一不是出自南禄木匠的巧手……

南禄公社位于拉姆河畔,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因此饥饿和贫困一直存在。过去,南禄人除了在河里捕鱼外,主要从事农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荣市木材厂的疏散,木工技术传入了该村。当时,美国开始加大对北方的轰炸力度,战火纷飞。为了确保安全,木材厂的工人们在当地居民的庇护下,吃、住、做。木材厂也为当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最开心的可能是孩子们,因为他们第一次了解了锯子、巨型船只,以及什么是“dui”(一种工具)和凿子。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也很幸运地被选中当工人,初步接触到了木工这一职业。回忆起那些日子,当地最“老”的工人之一——阮文协(4组)先生说道:“当时公社有两个造船厂,一个在巴邦码头,一个在翁友码头。我们这些年轻人每次从河里游泳回来,都会偷偷溜进厂里,看工人们凿凿、敲敲打打。有时,叔叔们还会让我们练习锯木头……”

Anh Nguyễn Văn Đức (bên trái) cùng thợ trong xưởng mộc.
阮文德先生(左)与木工车间的工人们在一起。

凭借着灵巧勤劳的双手,当地居民逐渐掌握了木工手艺。村里有一位名叫Ty的先生,他是一位从泰国归来的越南侨民。他远赴新岐和祥阳等地寻找木材。他穿梭于森林之间,也为村民带来了许多订单,其中大部分是为泰族、清族和土族建造高脚屋。南禄人建造高脚屋的职业也从那天开始。

那时候,搭建吊脚楼的工作非常繁重,非常辛苦。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义安省木工并不稀奇,但说到搭建吊脚楼,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做到。阮文德从十九、二十岁起就一直从事搭建吊脚楼的工作,他说:“每次在祥阳接到订单,我们就得天不亮就起来。坐大巴要一天多才能到和平市(祥阳),到了之后还要步行到偏远的乡镇,有时甚至要两三天才能到。搭建一座吊脚楼,即使是复杂的吊脚楼,也要花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离家近90天后,大家都很想家……最害怕的是生病,因为当时出行条件很困难,基本医疗条件还不发达……只有经常旅行,才能真正理解疟疾的痛苦。”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病了,但不得不咬紧牙关忍受,因为要送一个病人进城,车费几乎要一两黄金。村里有些人因为没能及时抢救,不得不死在森林里。杨先生自己也曾因疟疾而有过濒死体验。

生活不断发展,如今南禄乡有 150 多户人家从事木工行业,其中最多的是四村,这是一个全天主教村,有 130 多户人家从事木工行业。人们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虽然修建吊脚楼的人越来越少,但在义安,最美丽、最精致的吊脚楼仍然是由南禄木匠修建的。南禄人也非常敏感,当吊脚楼需求减少时,他们就转而修建木屋和教堂。来到南禄,听到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出自南禄木匠的巧手的故事并不奇怪……义田、义侨、清章等地的许多著名项目也都是由南禄木匠完成的。南禄木匠不仅在省内走动,还带着他们的手艺走到了南方、北方,甚至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第四村书记高玉莲说:目前村里有很多木匠小组,他们常年在全国各地辛勤工作。木匠的工资也相当高,主力工平均月薪1000-1200万越南盾,帮工月薪500-600万越南盾。高玉雄的儿子刚过30岁,也是从木匠行业起步,如今已经发展起来,带领村里近20口人到老挝开办作坊,拥有稳定的收入。全村183户人家,只有9户是贫困户,其余都比较富裕,其中30%是富人。同样令人敬佩的是,四村的村民们非常团结,不隐藏自己的职业,反而非常注重传承。木工这个职业改变了我们整个村子,为村里人打造了一个品牌……

文章和照片:我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