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打主人的背”

July 30, 2015 17:03

(Baonghean) - 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社交网络正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吸引了数百万用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在线“社区”,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即使是电子信息页面这种新型新闻形式,在信息传播方面,有时也比不上社交网络,至少在传播时间方面是如此。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新型媒体对纸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信息工具的影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众所周知,报刊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渠道,在社会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社交网络对报刊的挑战,也正是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只需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一些流行的个人设备,有关某个事件或人物的信息和图片就能迅速轻松地发布到互联网上。与此同时,信息和图片的真实性却得不到保证。此外,社交网络也改变了公众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生产、提供和分享的主动参与者。

当然,人们在分享和提供信息时,总会带着主观的观点、愿望和欲望,以达到某种目的。这个目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虽然信息的接收者无法验证这些图像和信息的真假,但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使他们按照提供者的主观意愿去思考。有很多案例,仅仅几个人就带领大量社交网络用户,在网络社区中形成集体效应、群体效应,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潮流和趋势。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网络社区呼吁抵制新协发软饮料产品,给该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后来,人们发现这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充分利用了社交网络的这一优势,以真真假假的方式传播虚假信息,引发社会动荡,制造怀疑,甚至损害民众对政权的信任。最近,冯光青将军出国治病的故事被一些不法势力捏造、夸大,成为在越共十二大召开前互相残杀的阴谋。当然,相信的人并不多,但这仍然在短时间内引发了社会的怀疑和混乱。“和平演变军”不仅夸大、捏造和歪曲事实,“和平演变军”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反面文章,并组织分析评论,以此抹黑政权,煽动民众。可以说,只要打开社交网络,类似的故事和图片就每天都会被发布和讨论。一切犹如污水,日夜毒害着人们的思想。

然而,认为社交网络不好,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用行政或技术手段彻底杜绝。相反,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将社交网络作为开展群众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型利器。为此,今天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不仅要坚定思想立场,掌握和透彻理解党的主张、方针政策、国家政策和法律,更要成为“键盘侠”,成为积极主动、主动作为的“网民”,参与和引领网络社会朝着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方向发展。

同时,要注重分析和澄清,通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内涵丰富且不失深刻的动态或评论,帮助社交网络用户清晰地识别哪些是毒风,哪些是冷风。当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不可能在“黄金8小时”内开展工作,而必须全天候工作。也不可能被动地等待机构负责人的文件、指示或口头命令才采取行动,而必须随时随地积极主动。一旦发现社交网络上出现毒风,就必须立即“出兵将领”,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灵活的手指,以犀利的论据和具体明确的证据进行防范和打击。

现在做意识形态工作就应该这样。我们要主动出击,领先一步。要善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服务于宣传教育工作。要利用互联网瓦解那些利用社交网络图谋不轨之人的阴谋和意志。这叫“打自己的后腿”。

佛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