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与地块交换——来自田野的“声音”。第二部分:新的价值观

July 14, 2015 08:56

(Baonghean)- 土地整理和地块交换后,人们有条件将机械化和科学技术进步应用于生产,刺激农业生产服务,以节省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逐步加速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Cơ giới hóa làm đất ở xã Hưng Thắng (Hưng Nguyên).  Ảnh: p.h
Hung Thang 公社(Hung Nguyen)的机械化整地。照片:富香

减少人工,提高产值

各地方基本完成田间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后,不难看出积极变化。谈到清莲乡(Thanh Chuong),该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丁越带我们走进田间地头,说道:“现在,汽车畅通无阻地进入每一块田地。机械设备也已覆盖到每一块田地,保障了良好的产量,减少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村内交通系统已建成,稻田宽7米,两侧灌溉渠宽1米。通过土地利用改造,该乡已将22公顷的劣地,靠近河流和湖泊,规划建设19个高收入农场和牧场。”在这里,我们参观了范文勇先生和阮氏芳女士的农场。农场占地1.3公顷多一点,除了种植一季水稻和养鱼之外,他们还投资饲养了500只鸡、30头猪和母猪,每年收入达数亿越南盾。范文勇先生说:“得益于土地转制,他们家现在有条件获得更多土地,可以用来建农场。现在,他们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也有条件供孩子们上学了。”

清仙乡(Thanh Chuong)以山地和稻田为主,每年都遭受旱涝灾害。虽然劳动力充足,但由于生产用地面积小,加之经济发展不力,转型思想不积极,群众收入仍然不高。在乡完成土地复垦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些多子少地的家庭大胆地将贫瘠土地上的田地收回来,进行翻耕,以提高产量。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则采用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劳动力,但仍然保证了家庭收入。清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仲倍表示:得益于土地复垦,乡里规划了水稻种植、蔬菜种植和农场建设等专业领域。目前,乡里拥有数百台犁和脱粒机,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劳作。

福清公社(安城公社)被认为是义安省农业土地改革的先驱。福清公社拥有500多公顷耕地,具备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效率的条件。然而,过去由于公社土地分散,平均每户只有5-10块田,难以组织集中生产和实现机械化耕作。农地改革自21世纪初开始,但直到2010年配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福清公社的农地改革才真正开始活跃起来。福清乡人民委员会主席丁文阳表示:“目前每户只剩下1-2块稻田,我们正在进行田地整治,为建设大田创造条件。通过与企业签订稻种生产合同,福清乡农民在40公顷的大田上购买稻米,每年每公顷稻米收入高达1.4-1.5亿越南盾。”

农业与农村发展局局长胡玉西表示:最显著的变化是农民的农业生产意识和习惯发生了变化。过去,在同一块田地上,可以种植多个季节和多种作物。人们根据家庭习惯和需求进行生产,缺乏集体意识,生产以商品为主。土地改革后,随着大面积、方形和机械化田地的出现,加上农业部门和地方组织生产、与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和协会,人们逐渐熟悉了大规模田间生产和集中商品生产,并逐渐接触和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到农业生产中。得益于此,专业化、集中化的商品生产田地不断复制,生产出大量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

形成大型模型场

Thu hoạch lúa bằng máy gặt đập liên hợp ở xã Hưng Tân (Hưng Nguyên). Ảnh: phú hương
在雄新乡(Hung Nguyen)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图片:Phu Huong

清章县是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先行县之一。最显著的变化是,由于同步投资建设渠系,夏秋作物缺水问题已不再像以前那么严重。改造后,该县正在积极动员民众在贫瘠低效的土地上建设畜牧场。目前,该县共有300个牧场,改造后新增了206个。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也发展迅猛,共拥有1699台机械,比改造前增加了702台。在田野中形成了规模田和经济效益高的专业田,如清莲社的玉米专业大田、清风县的水稻专业田等……清章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潘廷河肯定:土地改革工作的成功,克服了土地分散的状况,为形成若干集中生产区创造了条件,鼓励农民投资、应用先进技术,朝着商品生产方向提高农业产品价值。

提前完成DDDT,安城县全县具备推广大面积、方形稻田效益的有利条件。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王玉表示:“目前,安城县拥有近20台联合收割机,服务于该县80%以上的稻田面积,拥有1000多台整地机械,整地机械化率达80%以上,田间收割脱粒率达60%以上,有助于快速解决作物季节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将稻米收获时间从7-10天缩短至2-3天。” DDDT的成果,该县还积极推进与省内外企业的合作,打造大型示范田,提高经济效益。每年,该地与企业配合在和清、寿清、都清、后清、福清、莲清等乡生产近1000公顷水稻种子,打造多个优质水稻生产区,面积近3000公顷,每年增收10%至15%,组织近40个大田生产,为群众保障稳定产量。

目前,全省农田面积近19.6万公顷。此前,农田零散,每户稻田数量较多,每户3至5块,有的家庭甚至拥有10多块稻田。土地用途改变政策实施3年来,全省土地现状出现积极变化,每户稻田数量有所减少,甚至有些地方如福清(安城)、义同(新祺)每户只有1至2块稻田。这是实现生产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前提。从2012年春耕开始,在集中土地基础上建设大型示范田,目前义安省共有大型示范田28块,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生产能力、产量和效益比大规模生产至少高10-15%。同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157个有效生产示范。

范邦-富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