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泰国的秋日
(Baonghean)——S形狭长土地上的历史性秋日总是回荡着英雄的歌声,缀着黄星的红旗在每条街道随处可见。像我们这样的海外越南人,终于能够回到祖国的腹地,尽情感受秋日的活力,尽情享受喜悦和幸福,已经过去了50多年……
父母告诉我,1946年,我才3岁,躲在盟军阴影下的法国殖民者在英军的帮助下卷土重来,入侵印度支那。他们攻占了老挝的沙湾拿吉、他吉、万象等主要城市。当时,中央政府根据敌我力量对比,下令军队暂时撤回国内,并安排越南侨胞到泰国避难。当时,我家在老挝生活经商。在响应胡志明主席“宁为奴,不为奴”的号召后,我的父母和11个孩子也跟随老挝6万多越南侨胞的脚步,空手而归。不仅我家,许多越南家庭也把他们辛苦建造近半个世纪的家产、房屋、花园都留在了老挝。在离开的那一天,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是旅居海外越南人社群的巨大力量、鼓励和团结的源泉。
![]() |
胡巴禄先生与他在泰国旅行时的纪念照片。 |
我的父母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年撤离的情景。男女老少等等,为了躲避法国殖民者的追捕而四处逃窜。身后是飞机盘旋的轰鸣声,机关枪划破宁静的天空。前方是浩瀚的湄公河。人们成群结队地登上生命之舟,驶向佛国,驶向陌生的土地。他们心中充满焦虑和迷茫,却没有放弃希望。艰辛危险的生死之渡,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在旅居海外越南人的努力和辛勤劳动以及泰国政府和人民的帮助下,生活逐渐稳定下来。旅居泰国的越南人不仅努力维持生活,还攒钱寄回国,为抗战贡献力量。
秋高气爽,当祖国同胞欢庆八月革命和九二国庆节时,旅居泰国的越南人也同样欣喜若狂。那天,大家放假,准备饭菜,欢聚一堂,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兴奋得像过节一样。屋里的祭坛精心布置,挂着庄严的胡伯伯画像和一面镶着黄星的红旗。当时,虽然革命活动没有公开进行,但这并不能阻挡旅居泰国的越南人对祖国国庆的喜悦之情。我在泰国生活了近20年,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种欢欣雀跃的气氛。越南人民是爱国的,无论远隔重洋,无论漂泊多久,他们始终思念着祖国。无论国家危难,还是和平重归,地理的距离都无法切断旅居泰国的越南人与祖国的血脉联系。我们与祖国同甘共苦,与祖国同欢乐。
我们越是与人民同乐,与国家同甘共苦,每一位旅泰越南人支援抗战的决心就越坚定。从泰国寄回的财物,凝聚着旅泰越南人的满腔热血。我记忆犹新,1954年5月7日,我听到我军民取得震惊世界的奠边府大捷的那一刻,激动不已,大家欢呼雀跃,泪水交织着喜悦和自豪。然而,当时由于担心我军战斗力的增强,旅泰越南人遭到殖民者的日益压迫。旅泰越南人只能远远地、埋头地看着民族的欢乐。但这一切,只会让爱国爱家的情怀更加浓烈,激励着人们安居乐业,相信国家命运的光明未来终将开启。那一天,他们将归来,在祖国的庇护下安然归来……
然而,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后,越南再次奋力抵抗美帝国主义的入侵。远在异乡的越南人的思念之情,再次与祖国失之交臂。一次离别,一次承诺,数十载的离别,却又不期而至,每个秋天,思念与爱意都涌上心头。9月2日,当祖国同胞欢庆八月革命和国庆节时,旅居泰国的越南人也一同唱响了祖国的欢歌。
1960年,当胡伯伯号召海外越南人回国建设国家时,没有人犹豫、没有丝毫犹豫,纷纷准备登记回国。从1960年初到1964年,共有75艘船将4万多名旅泰越南侨胞送回了祖国。第一艘由泰方管理的“英福号”轮于1960年1月9日抵达海防港,船上载有922名旅泰越南侨胞,把他们的儿女接回了离散多年的祖国。令所有回国越南人不敢想的是,在那庄严友好的欢迎仪式上,还有胡志明主席的身影。当旅泰越南侨胞们看清领袖的身影时,都有些惊讶,觉得陌生,但原来,他们对领袖早已熟悉、依恋。胡伯伯是昔日的陶进——他曾在异乡为客,与人民同甘共苦;他曾与人民一起搬砖为孩子们建造学校;他曾与“朋友”们一起贸易,他曾一起出海打渔。海外越南人感到无比喜悦、自豪和激动。因为在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发表《独立宣言》时,国内人民曾与他相见;而旅居泰国的越南人自1928年以来一直与这位领袖生活在一起,接受他的组织和教育。对于那些即使远在异乡却从未停止思念祖国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我和越南侨胞离开泰国,返回祖国,已经五十多年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大节日也都隆重庆祝。但有一件事始终未变,那就是越南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每个人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对祖国的热爱却是相同的。就像我们上一代越南侨胞一样,虽然远在泰国,无法自由地庆祝胜利日,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始终如一。我经常给我的孙辈们讲述离家在外的艰苦岁月,讲述我们民族在痛苦和磨难中成长的历史。我活了几乎一辈子,能够回到祖国,看着我的子孙后代衣食无忧、事业有成,我的祖国给予了我一切。
冯涛
(据义安省越泰友好协会副主席胡伯禄先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