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鸣放21响礼炮?

August 30, 2015 14:22

9月2日上午,越南将举行阅兵式,庆祝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庆70周年。与阅兵式同时举行的还有在升龙皇城鸣放21响礼炮的仪式。这项仪式在越南乃至世界各地由来已久,但鲜有人知其起源和意义。

四百多年前,欧洲一些国家有鸣炮欢迎贵宾的习俗,但当时这种仪式只流行于军舰上。

当一个国家的军舰进入另一个国家的港口时,必须鸣枪示警,以示不怀敌意。

Nghi thức bắn 21 phát đại bác.
21响礼炮仪式。

过去的军舰吨位较轻,舰上搭载的火炮数量最多不能超过7门,且均为前装炮,因此射击十分费力,只能一门火炮射击,7门火炮也只能全部射击。

港口炮台上,主人布置了多门大炮,鸣三炮回敬欢迎。

3 x 7 的乘积是 21,这就是 21 发炮弹的由来。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成为国际惯例。它不仅限于海军必须进入其他国家港口的情况,也适用于节假日和接待贵宾。

起源于英国?

还有一种解释是,这个仪式起源于英国。17、18世纪,英国非常强大,在世界各地拥有许多殖民地。

每当英国军舰经过或进入殖民地的堡垒或港口时,他们要求敌人鸣放21发炮弹以示尊重和屈服,而英国军舰仅鸣放7发炮弹回击。

后来,这一仪式传到了世界各国,在节假日或迎接国家元首时十分流行。

其实,关于数字21的由来,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西方海军往往认为数字3是万能的数字,而数字7则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他们的乘积是21,所以数字21应该留给尊贵的客人。

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最大的战舰上只有21门大炮,所以当战舰上的21门大炮向空中鸣放21炮时,才是最真诚的欢迎仪式。

1772年,英国规定鸣放21响礼炮,作为欢迎国王和王后的隆重仪式;1837年,美国规定鸣放26响礼炮,作为重要仪式。

1875年,美国国务院与英国驻美大使馆达成协议,采用海军惯例,在最重要的仪式上鸣放21响,在其他仪式上鸣放19响。

欢迎国家元首

目前,世界各国迎接国家元首通常鸣放21响礼炮,迎接总理通常鸣放19响礼炮,各国对礼炮及其他礼炮的鸣放次数均有各自的规定。

例如,英国在女王生日那天鸣放62响炮,美国在国庆节那天鸣放50响炮(象征50个州)。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以54门大炮鸣放28响,纪念54个地方的代表出席的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时也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向胜利顶峰,新中国诞生28周年。

如今,只有与特殊关系的国家接待国家元首或国家重大节日时,才会举行这一仪式。

几年前,国家主席张晋创访华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按照国家元首的礼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欢迎仪式,军乐团庄严地演奏了两国国歌,并鸣放了21响礼炮。

张晋创主席抵达印尼后,在苏西洛总统府受到了国家元首的最高礼仪的欢迎,并鸣放了21响礼炮。

据《石油时报》报道